宏观经济管理

  • 一心一意搞好治理整顿

    桂世镛

    <正> 七届人大二次会议,是动员全国人民一心一意搞好治理整顿的大会。李鹏总理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为进一步统一广大于部与群众的思想,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方针,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作出了具体部署。

    1989年04期 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5k]
  • 把压缩需求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

    <正> 刚刚闭幕的七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增强信心、一心一意搞好治理整顿的重要会议。半年来,治理整顿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是,工作还仅仅是开始,今年的任务更加艰巨,工作难度更大。当前的主要问题,一是过大的社会需求还没有真正压下来,特别是消费需求的过快增长还在继续。今年一、二两个月,全国银行工资性支出累计比去年同期增长25%。二是压缩需求还没有同调整结构切实结合起来,不少该压的没有压下来,该保的没有保上去,因而在工业增长速度下降的同时,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尖锐,突出表现在基础工业生产上不去。今年以来,煤炭、电力增长缓慢,受能源紧张、运力不足的影响,大部分重要原材料生产下降,严重地影响有效供给的增加。

    1989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解决能源问题的对策

    黄毅诚

    <正> 当前能源形势如何?各方面都很关心。从国家计划完成情况来看,形势是可喜的。据初步统计,去年全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9.51亿吨标准煤,比1987年增长4.2%左右。其中原煤产量增长4.5%,原油产量增长2.2%,天然气增长2.7%,发电量增长9.2%。总之,煤、电、油等的生产都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特别是电力生产,在上年增长10%的基础上,继续以较高的速度增长。

    1989年04期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 加强对外汇的宏观管理

    唐庚尧

    <正> 去年九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经过几个月的贯彻落实,已经初见成效。但总的来看,治理整顿工作刚刚开始,社会总需求过旺、经济结构性矛盾加剧和通货膨胀率过高等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缓解。治理整顿任务仍然很重。从外汇领域里看,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的任务也是相当艰巨的。一方面,在外汇、外债管理上要治乱,要理顺。既要多出口多创汇,

    1989年04期 11-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 优化投资结构 保证重点建设

    杨振家

    <正> 建国以来,国家集中了必要的财力和物力,先后建成了许多重要骨干项目,为我国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经过将近四十年的努力,虽然我国农业生产仍然比较落后,但机械制造工业已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航天工业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党的十三大继续强调的经济发展战略方针,搞好重点建设。

    1989年04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及治理对策

    吴敬琏

    <正> 我国1988年爆发了严重通货膨胀,对此除了要探索中央银行对货币发行控制乏力的原因外,还需要探索导致货币持续超额投放的更深层的原因,否则很容易出现“药不对症”的问题,经济情况将难于得到改善。

    1989年04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 在治理整顿中做好计划工作

    梁秀峰

    <正> 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有两大贡献。一是调整了体制改革的部署,推迟了价格改革和工资改革实施的步伐;二是确定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的部署,实质上是确定对国民经济进行新的调整。这两大战略决策,在相当程度上是为了抑制和缓解社会经济的继续恶化。在这种形势下,当前的计划工作特别是1989年计划,必须认真贯彻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搞好新的调整。为此:

    1989年04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 安排好主要农用生产资料的生产

    一思

    <正> 把农业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争取今年有一个好的收成,这对于稳定经济、稳定物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摆在各行各业、各个部门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了保证今年农业取得一个好收成,工业部门必须首先安排好农用生产资料生产,特别是要安排好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柴油等主要农用产品的生产,以保证供应。

    1989年04期 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认真调整产业结构

    杨建民

    <正>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指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必须在调整经济结构上下功夫。为此,本文就当前治理整顿中的调整产业结构问题,谈一些看法。 一、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是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 当前我国出现的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由于产业结构失衡,造成宏观效益差,投人多产出少,扩大了供求矛盾,也是基本原因之一。那么,我国当前产业结构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近两年来,经过各方面的研究、探讨,基本取得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主要表现在:

    1989年04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 “包机制”是有效的劳动组合形式

    王果青

    <正> 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是“一五”期间建设起来的大型骨干企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受旧体制的束缚和影响,强调专业分工,忽视紧密配合,结果造成分工过细,人浮于事,相互制约,协调性差,特别是不适应新技术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对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严重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为此,我们在深化内部改革中,实行了“包机制”这种新的劳动组合形式。

    1989年04期 25-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采取措施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聂振邦 ,董一曼

    <正> 十年的改革与开放,推动了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全国人均肉、蛋、奶的占有量翻了一番多,对于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市场供应,促进经济发展,扩大外贸出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主要经验有: 一是改革了经营管理体制,实行了家庭饲养为主,国家、集体、个体一起上的方针,坚持畜牧业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1978年我国畜牧业个体所有的猪、牛、羊比重分别为80%、33%和50%,到1987年都已达到90%以上。这种家庭为主的经营形式,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1989年04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二汽试行“一个流”生产方式

    <正> 为了学习经济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探索企业走内涵发展生产的路子,第二汽车制造厂于1987年邀请日本柴油机工业株式会社专家来厂进行管理咨询,并选择轿车厂转向节生产线为试点,试行“一个流”生产方式。在专家指导下,经八个月的试点,这条生产能力最薄弱的生产线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日产量提高29%,不良品率下降84%,工序在制品率下降76%,设备故障下降84%,作业人员减少10%,作业充实度增加48%。1988年,二汽又在七个专业厂推行“一个流”试点,也取得了明显成果。

    1989年04期 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 当前工交生产形势综述

    邹舜耕,王远枝

    <正> 今年以来,由于各地区、各部门贯彻“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针,过高的工业增长速度开始回落。一、二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1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大大低于去年同期增长的幅度。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在工业增长速度减缓的同时,生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一些该压的没有压下来,一些该保的没有保上去。

    1989年04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宁波市完善计划调控的探索

    戴瑞祥,冯建权

    <正> 地方计委要加强中观经济的调控,就必须改变传统的计划管理方法。对此,宁波市计委在编制1989年计划时,作了一些探索。 ——加强计划的政策性。 在编制1989年计划过程中,我们根据国家治理、整顿、改革的方针,针对一些重大问题,组织力量进行研究,提出实施的意见和方案,形成了一批政策性计划,包括重点支持或限制的一些工业产品生产的政策、棉花棉纱棉布购销挂钩办法、计划外紧缺物资采购奖励政策、加强外汇管理办法等。这些政策性计划所规定的内容,指标性计划很难体现,但对于加强计划管理、规范经济秩序,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是十分必要的,对经济活动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符合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的客观需要。

    1989年04期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依靠技术进步 优化产品结构

    杨德录

    <正> 今后几年,在治理、整顿中,基本建设规模要大大压缩,技术改造的投资也要大大减少,因此完全靠投资增加经济效益的老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可行的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把企业的注意力引导到依靠技术进步、优化产品结构上来。

    1989年04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 近期国家计委信息四则

    <正> 1 前不久,国家计委长期规划司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召开了制订“八五”计划座谈会。张寿副主任到会作了重要讲话。与会代表对计委长期规划司草拟的“八五”计划基本思路进行了讨论,并就如何搞好生产力布局和中长期计划工作交换了意见。

    1989年04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 改革产权制度 抑制投资膨胀

    秦明

    <正> 多年来,国家一再强调要控制投资规模,调整投资结构,但一直收效不大。就是一时规模压下来了,用不了多久,又会重新膨胀起来。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很多的经济学家、理论家和各级领导都想了不少的对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基本上都着眼于改革,但在具体措施上却集中体现在管理权限的收与放上,而对造成投资膨胀的根源涉及甚少,因而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989年04期 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企业集团也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徐金发

    <正> 企业集团应重视长期规划的管理,这是因为: 第一,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向各个方面渗透。同时,也涉及到政治、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企业集团要想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立定脚跟,活动自如,防患于未然,就需要有一个长期打算,即有个长期规则。

    1989年04期 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 城市目标管理利于发挥城市功能

    徐惠蓉

    <正> 近几年来,一些城市由每年办几件、十几件实事,逐步转入正规化的城市目标管理,其作用愈益明显。 一、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作为经济中心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城市的经济目标管理,是以系统论、控制论、协同论等科学理论为基础,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确定年度工作目标。

    1989年04期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 健全省辖市的计划体制

    祝明海,陈遗华

    <正> 我国现有省辖市180余个,如何理顺和健全省辖市的计划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要探讨的问题。目前正在建立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中央和省两级调控为主的计划分级管理体制,为理顺省辖市计划体制创造了条件。

    1989年04期 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欧洲共同体”简介

    石田

    <正> (一) 欧洲共同体——他们自称为“奇特的超国家的组织”,之所以能把十二个主权国家联合组织起来,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内在的利益机制。政治、经济和防务的需要,是联合的共同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战争造成的苦难,许多欧洲人记忆犹新,一些具有远见的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避免欧洲再次爆发战争和冲突,才能实现欧洲各国的安全和稳定。扩大市场、发展经济,是联合的利益所在。战后,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1952年首先成立了六国欧洲煤钢共同体;为适应生产力迅速

    1989年04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