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 “两会”新亮点 民生受关注

    本刊编辑部;

    <正>备受瞩目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政协十届四次会议虽已落下帷幕。然而,会内、会外关注的话题还在继续,“两会”的新变化仍令人回味。在“十一五”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此次“两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参加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2891名全国人大代表,以 2815票的高赞成票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承前启后的重要历史时期。《纲要》的顺利通过,描绘了未来5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反映了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阐明了国家战略意图,明确了政府工作重点,必将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2006年04期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 统筹城乡 科学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四川省成都市“十五”计划完成简况

    <正>“十五”期间,成都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围绕建设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蛮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全面实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成都市发展计划部门切实当好参谋、抓好项目、搞好协调,为成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

    2006年04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 深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马凯;

    <正>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行政的重要环节和基础性工作。在“四五”普法圆满结束、“五五”普法即将展开的时候.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达到再接再厉,努力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扎实工作,讲求实效,“四五”

    2006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召开

    王微微;

    <正>今年3月23日至24 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上海召开。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部

    2006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 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把握的若干问题

    韩俊;

    新的历史时期强调的新农村建设,包含了农村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能把新农村建设与现行“三农”政策割裂开来,必须处理好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的关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2006年04期 10-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 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若干问题研究

    郭春丽;

    当前,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让公共支出的雨露滋润农业,让公共服务的甘霖惠及农民,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产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为了使有限的财力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原则,合理界定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范围,科学安排公共财政保障新农村建设的先后次序。

    2006年04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 逐步确立以消费为主导的综合经济增长模式

    黄海燕;

    <正>人们常把投资、消费和出口,比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和快速发展,既有赖于这三大需求各自保持一定的增长水平,也有赖于三者的彼此协调、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以实现对

    2006年04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5K]
  • 加强我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建设

    黄汉权;

    <正>农业支持保护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在国际贸易中通过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和出口补贴等措施.对本国农业进行保护,一般称之为边境保护; 二是在国内生产和流通领域采取一系列直接或间接措施支持本国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民

    2006年04期 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 提升经济体制创新层面的三点思路

    常修泽;

    <正>我国的改革面临“战略提升”的历史性课题,其中包括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命题:一是经济领域体制创新的战略提升问题,二是“整个改革”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在内的整体性体制改革战略提升问题。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反映出的矛盾,既与前者有关,又与后者有关。前一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2006年04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资源价格市场化改革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刘满平;朱霖;

    <正>从2005年12月开始至今.国家相继出台了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的意见、实行新的天然气出厂价格形成机制、取消电煤价格临时性干预措施等政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虽然无论从节约能源考虑,还是从改变经济增长方式着想,对资源

    2006年04期 26-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 我国陆路国际性战略通道建设的构想

    胡长顺;

    <正>“十一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与世界经济相互联系和影响日益加深, 为了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安全,解决与周边国家在能源、矿产资源等方面扩大境外合作运输大通道问题,实施共赢的开放战略,建议谋

    2006年04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4K]
  • 两个转移:我国人口结构变化的基本趋势

    肖金成;李军培;

    <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有条件的区域,以特大城市和大城市为龙头,通过统筹规划,形成若干个用地少、要素集聚能

    2006年04期 31-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 江浙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调查

    徐善长;

    <正>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江苏、浙

    2006年04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6K]
  • 我国能源供需与新型工业化能源战略

    梁金修;

    我国是一个能源结构不尽合理的高能耗国家。煤炭比重上升、石油比重下降和煤占主导地位的状况是一个长期趋势,在短期内依靠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都不能完成能源结构的转换。因此.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能源战略必须分三步走:第一阶段,以煤为主要能源.快速发展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等其他可替代能源.同时降低能耗强度.加大环保力度:第二阶段.形成煤、石油、可再生能源三足鼎立的较合理的能源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完成重工业化;第三阶段。以石油、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为主要能源.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这要求我国在能源战略上实施开源、节流、环保并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6年04期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 对我国当前贸易顺差的分析与建议

    于文涛;

    <正>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 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在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出现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

    2006年04期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 还资源型城市“一片蓝天”

    王任飞;翟东升;

    <正>资源型城市是以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据初步界定,我国资源型城市共118个.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8%。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我国经济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但这些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也累积了一些经济社会和

    2006年04期 44-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1K]
  • 内资跨区投资与吸引内资对策建议

    黄其斌;

    <正>目前.引进和利用国内资金已成为一些地区扩大资本投入的重要形式。内资跨行政区域投资日渐频繁,规模越来越大。由于吸引内资的政策和做法良莠不齐, 引资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深入研究内资跨区投资的规律,有针对性地规范和创新引资对策,对提高利用内资的水平大有裨益。

    2006年04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 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中的作用

    兰肇华;

    <正>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出现的产业集群以其强大的竞争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农业产业集群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事实上,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

    2006年04期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K]
  • 论企业债券市场的监管

    安义宽;

    <正>一、监管目标企业债券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监管目标应与证券市场监管的总体目标一致。由于证券市场在不同国家经济生活中的功能作用定位不相同.不同国家对证券市场监管目标也不一样。美国的监管目标在于保护投资者利益。亚洲国家证券市场的

    2006年04期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 促进“长三角”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陈彬彬;

    <正>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和经济地区。该区域以上海市及其浦东新区为核心,江苏、浙江为南北两翼,具有独特的区位、充足的劳动力、良好的生态环境、发达的教育体系、雄厚的科研实力、完善的基

    2006年04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探讨

    邢志广;李果;

    “十一五”时期,县域经济的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发展机遇。从不平衡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观点看,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应立足特色、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推进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从竞争优势和非均衡发展理论的角度出发,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类型基本包括目标集聚战略、特色经济战略和企业(产业)集聚战略.在实践中它们紧密相连成为一个整体.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化战略。

    2006年04期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 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董庆辉;

    <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据国家信息中心等机构的调查显示,我国中小企业目前的短期贷款缺口很大,长期贷款更无着落,81%的企业1年内的流动资金只能部分或不能满足需要, 60.5%的中小企业没有1-3年的中长

    2006年04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选择

    周平军;

    <正>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已发展成一个受国内外关注的新兴行业.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提升中小企业信用能力、扩大就业、培植税源、稳定社会、增强信贷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 江西赣州:着力新农村建设 破解“三农”困局

    刘文荣;

    <正>赣州市位于江西省南部.全市 840多万人口中80%是农民.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三农”问题成为困扰赣州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2004年9月,赣州适应新形势要求,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村镇面貌不断美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之路。

    2006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 波兰促进就业的做法及启示

    胡德巧;王小卓;叶英;孙中震;

    <正>波兰实行转轨后,经济发展一度波动较大,就业形势多年处在恶劣状态。为此,波兰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逐步缓解就业严重不足和失业率过高的问题。一、波兰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情况

    2006年04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 俄罗斯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

    刘婉娜;

    <正>2005年,俄罗斯经济继续稳步发展.GDP增长64%,增幅虽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但明显高于年初预测的5.9%.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2006 年.俄罗斯政府将继续为实现2010 年GDP翻一番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预期2006年GDP增长6.1%。

    2006年04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表彰“四五”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处室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经贸委(经委)、物价局: “四五”普法期间。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下,在各级普法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各级发展改革、经贸和物价部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

    2006年04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 经济大事记(2月20日-3月19日)

    <正>2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会议强调:“十一五”规划纲要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 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成为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2006年04期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政策信息(2006年3月)

    <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供销总社联合部署稳定春耕农资价格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财政部、供销总社联合召开全国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部署稳定春耕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工作。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坚定做好保持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基本稳定的信心,认真落实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各项措施。一是认真落实对化肥生产经

    2006年04期 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 中国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正>1-2月国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工业生产继续较快增长。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快。市场销售活跃,城乡销售增速差距继续缩小。出口增幅高位回落,进口增幅明显加快。价格小幅上涨。财政收支增长加快。金融运行基本平稳,广义货币增速放缓。

    2006年04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图示

    <正>~~

    2006年04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 各地区国民经济运行图示

    <正>~~

    2006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K]
  • 部分国家和地区经济增长图示

    <正>~~

    2006年04期 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 辉煌成就 良好基础——四川省“十五”计划完成简况

    <正>“十五”时期是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好的时期。5年来.四川省大力实施追赶型, 跨越式发展战略,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经济发展跨上新台阶。2005年.GDP达到 7385.1亿元,5年年均增长11.2%.人均GDP达到9060元。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5.4%

    2006年04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