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此为中心,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繁荣和发展。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发展生产力,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是必由之路”。体制改革就是要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保证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顺利进
1987年06期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正>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最近在一次会上,谈了开展双增双节运动问题,现摘要刊登如下: 开展双增双节运动,是一件带战略性的大事,是加快四化建设的法宝。历史经验证明,过去艰苦创业靠它,克服重重困难靠它,现在发展经济和深入改革也要靠它。中央
1987年06期 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柳随年
<正>当前基本建设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投资效益差,投入多产出少,大量的资金和资物被白白地浪费掉,使有限的建设资金不能发挥更大的效用。不认真解决这个问题,将会严重地影响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和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 投资效益差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设周期长。从民用项目到工业项目,很少是按设计规定的工期建成投产的,不少项目的建设工期比“一五”时期还长,
1987年06期 5-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正>国家计委农林水利局局长刘尧传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农业计划工作座谈会上,讲了当前农业发展临面的问题和保证农业稳定增长的战略措施,现摘要刊登如下: 一、当前农业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课题。主要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后劲不足。 (一)以家庭为单位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是同吃“大锅饭”积弊相比而显示出来的,而且这种责任制是同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在今后农业向商品化、现代化、专业
1987年06期 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 史廷相
<正>河北省从1980年以来,连续7年未突破国家核定的地方基建投资计划。全省地方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与计划比,1980年为77.12%,1981年为68.92%,1982年为67.40%,1983年为82.11%,1984年为81.02 %,1985年为97.04%,1986年为97.52%。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领导思想上重视,采取的措施得力,
1987年06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正>国务院煤代油办公室所属华能公司,近几年在投资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改革,使投资效益显著提高。国务院领导同志认为,他们的做法值得重视。华能公司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行基金制。根据赵总理指示,从1981年起,国家拿出100万吨油(当时约值5亿元),作为油改煤资金,采取“驴打滚”的办法,本钱滚到1986年底已达120多亿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他们
1987年06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林文祥
<正>在新旧体制的交替时期,研究企业行为变化及其规律,对于加强和改善宏观控制,健全微观运行机制,推动企业经济行为的合理化,使之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双重体制”下我国企业行为的重大变化及其影响 在传统体制下,政府行为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过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政府开始调整自己的经济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开始寻求自己独立的行为
1987年06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王仁林
<正>计划体制的改革不是不要计划或削弱、架空计划。正如赵紫阳总理关于“七五”计划报告中指出的:“国家计划是从宏观上引导和控制国家经济正确发展的主要依据”。也就是说,坚持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国民经济,通过计划有意识地进行社会调节,使整个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发展。 计划职能的转变和计划管理的完善,也有一个发展过程。计划体制改革的基本点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改变过去集中过
1987年06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秦玉才
<正>“六五”时期,全国农林水利基本建设投资为215.36亿元,占基本建设总投资的6.3%;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约670亿元,占国家财政总支出9.7%。“七五”期间,国家用于农业方面的各项资金和投资,比“六五”时期有较大增长,除了国家将安排的农林水利气象基本建设投资250多亿元外,国家财政每年支援农业资金不下于150多亿元。为了增加农业后劲,国务院原则同意在1986年的基础上,每年递增预算内农业投资10亿元,1987~1990年共增加投资额100亿元。同时,国家在
1987年06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王树仁
<正>要从内容、对象、方式三个方面对指令性计划彻底改革,使之适应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 指令性计划的内容,要从微观经济活动为主转为宏观经济控制为主。今后的指令性计划可考虑划分为三类:第一类,宏观经济活动的基本控制点,主要是货币供应、预算平衡、外汇(包括外债)管理。这些基本控制点,必须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这些基本控制
1987年06期 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 孙建林
<正>随着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政策的贯彻执行,对外经济贸易有了很大发展,越来越多的省区市感到有必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制地方外汇收支计划。本文试就此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地方外汇收支计划的原则 1.外汇收支双方应处于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境界内。两个实体之间发生了外汇收支,不论两者的行政、财务、人事等关
1987年06期 2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李玉洲
<正>当前地方基本建设资金来源是:由地方财政拨款的国家预算内资金和地方财政自筹资金;由国家直接安排的国内银行贷款;地方利用的国外资金;部门、企业的自筹资金。这四项资金中,来源比较固定的是地方财政拨款资金,其他资金来源是不太固定的。地方财政拨款资金来源虽然比较固定,但具资金来源的总量往往是受地方财政收入的总量和地方财政支出的构成制约着,难以保证基本建设支出的稳步增长。近几年,由陕西省地方财政拨款的
1987年06期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正>最近,我们到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及其所属的莱芜钢铁厂和济南钢铁厂进行了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情况的调查。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这种经营责任制,较好地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和后劲,使企业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一、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形式和实施过程 山东省冶金总公司及莱芜钢铁厂、济南钢铁厂都是实行的上交利润递增包干和
1987年06期 25-2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正>最近,国家计委、财政部、建设银行、国家物资局联合发文,对设计单位进行工程建设总承包试点的有关问题作了规定。要求设计单位对工程建设项目进行总承包试点,必须具有工程管理、设备采购、财务会计、试车考核等专门人才和必要的装备。主管部门应帮助试点单位,安排一、二个建设条件比较落实的项目进行工程总承包试点,并及时帮助试点单位解决承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试点单位对承包的工
1987年06期 27-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 陈印歧
<正>货币发行(也叫市场货币流通量),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投放市场的现金数量。在我国信贷收支平衡表上,货币发行量,反映了信贷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差额。 货币供应量,是指中央银行在一定时期内投放市场的资金总规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均采用这一概念,用Mo(现金)、M_1(现金+活期存款)、M_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表示资金供应情况。
1987年06期 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 庞川
,利广安
,罗精奋
<正>前不久,国家计委召开座谈会,讨论苏联经济改革问题。与会者认为苏联的经济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改革的广度和深度超过以往的改革 近两年来,苏联采取了一些具体步骤推进经济改革。1985年把扩大企业自主权并加强其责任的试验扩大到26个工业部的300个企业,去年进一步扩大到全苏1/3的企业(占全部工业产值的一半),今年决
1987年06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
<正>一、1000亿美元以下的国家16个。最多的是美国,36704亿美元,其次是日本,12480亿美元。其它依次为联邦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巴西、印度、澳大利亚、西班牙、墨西哥、菏兰、沙特阿拉伯、瑞士。中国为3183亿美元,居第8位。
1987年06期 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