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费聿珉;赵忠伟;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低碳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导向不足、动力不足、协同不足、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体系构成、明确创新路径、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创新协同、打造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2024年09期 No.49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 王明姬;查梓琰;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征,人才驱动是推动其形成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以“放权、松绑、激励、服务”为重点改革内容的一揽子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当前,我国仍面临顶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供给短缺、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人才政策前瞻性整合性适配性不足等难点问题,亟须聚焦战略人才培养储备、科研项目“放管服”改革、国际人才引进制度性创新、分类评价和薪酬体系持续完善等突破口,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制定、高质量落实推动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2024年09期 No.491 62-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 顾相君;
城乡融合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应准确把握其基本逻辑、深刻内涵与实现路径。城乡融合本质上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相同的理论逻辑,需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畅通受阻以及区域市场割裂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普惠乡村振兴,培育城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实现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破除各类要素市场在城乡区域间的多轨运行和分割,畅通城乡商品要素双向流通;推进城乡优势产业联动供给,发展县城富民产业,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的各类要素市场效能,实现多元化推进城市场融合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机互动。
2024年09期 No.491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王福帅;周华连;
数字乡村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多元主体的共治、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生态的催化和数字治理手段对乡村内生动力的激发。这就需要以数字赋能为新的路径,构建以主体激活、策略重塑和资源赋能为核心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主体激活是实现内生性治理的核心,要激活各类主体的参与和创造力;策略重塑是技术的关键,需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治理策略,提升治理效能;资源赋能则是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2024年09期 No.491 77-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