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前景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通过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以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着力破解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2024年09期 No.491 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8K]
  •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韩文秀;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并就健全预算制度等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刻认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谋划推动新一轮改革的原则要求,扎实有效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征程中的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

    2024年09期 No.491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郑新立;

    <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认真学习、贯彻落实这一部署,是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实现2035年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一、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宏观调控体系是由多种调控杠杆组成的综合性制度体系,这些杠杆分属于国务院各个部门,主要由规划、财税、金融部门组成。

    2024年09期 No.491 8-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5K]

政策建议

  • 加快交通运输业率先现代化 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李名良;

    交通运输在所涉产业现代化、产业要素升级、产业链供应链运行、产业技术变革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应按立足自身发展、侧重设施保障、突出科技创新和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强化链条安全与组织的总体思路,把运输服务业率先现代化作为首选发力点,充分发挥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要素保障和支撑作用,全力夯实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和绿色化智能化变革基础,把稳定物流供应链、增强产业链竞争力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推动发展现代运输服务业、构建现代化交通物流基础设施体系,实现交通运输关联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交通物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助力供应链产业链协同创新。

    2024年09期 No.491 10-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0K]

观察思考

  • 人工智能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郗胡平;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随着其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正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促使劳动力结构升级、带来行业颠覆性变革等多种方式重塑人类的生产、商业和社会模式。应重点把握人工智能加速全球产业链重塑,冲击劳动力市场、数据和伦理安全隐忧,人工智能工具被滥用的风险,人工智能带来的能耗压力等5方面人工智能带来的重大改变,加强源头创新、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体系、推动数据高效流通、促进技术节能优化、加强开放包容国际合作和人工智能治理,把握人工智能这一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9期 No.491 19-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0K]
  • 数据要素高质量供给的全链路建设框架

    吕指臣;卢延纯;

    数据要素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性资源和关键驱动力,也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之一,对建设数字中国的目标和发展数字经济具有战略意义。当前,我国数据要素供给市场仍处于建设初期,存在一系列堵点和痛点,提升数据要素的供给质量,成为打通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和应用全链条的首要任务。为此,建议着力以“四大底座、三方主体、两个支撑、一揽子服务”为核心的“4+3+2+1”全链路建设框架,解决当前数据要素的供给挑战。

    2024年09期 No.491 28-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0K]

热点问题

  • 着力化解青年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基于全国5万份青年就业调查问卷

    赵玉峰;赵一凡;范宪伟;

    青年就业既是关系国家和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也是关系青年个人幸福的重要问题。基于全国5万份青年就业情况调查问卷,我国青年就业呈现鲜明特点:收入期望高,但实际收入低;期望工作稳定,但更换工作频繁;就业地点偏好大城市,但职业技能竞争力差;技能培训需求较高,但持证率偏低;期望高质量就业,但对政策知晓度不高。这些会造成社会人才资源浪费、消极就业社会文化、结婚率生育率下降、家庭负担加重等风险隐患。为着力化解就业期望和就业现实的结构性矛盾,建议从多渠道拓展就业岗位、加大青年技能培训力度、强化青年职业规划教育、健全青年就业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青年就业技能,降低青年失业率。

    2024年09期 No.491 39-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4K]

绿色发展

  •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绿色低碳综合交通枢纽

    马改芝;

    综合交通枢纽是打造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城市活力的新生力量,也是推动枢纽经济,“站、场、港-产-城”融合,城市更新和系统治理体系的关键节点。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存在功能布局系统性不足、服务设施一体化缺位、交通方式衔接不连续、运营管理模式效率低、站城一体化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应建立央地共建、地方政府主导、专业化平台体制机制和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枢纽服务网络化、平台化、一体化发展,大力拓展“枢纽+”经济业态和增长点,制定城市绿色交通政策和更新低碳站城融合,成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绿色发展的“窗口”和“开路先锋”。

    2024年09期 No.491 49-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6K]

探讨研究

  • 加快构建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费聿珉;赵忠伟;

    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迫切需要,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具体要求,也是我国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现实要求。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虽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低碳科技创新领域仍存在导向不足、动力不足、协同不足、成果转化不足等问题。建议从完善体系构成、明确创新路径、完善治理机制、加强创新协同、打造人才队伍、加大资金支持、加强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快推进低碳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2024年09期 No.491 55-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人才政策

    王明姬;查梓琰;

    新质生产力以创新为特征,人才驱动是推动其形成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了以“放权、松绑、激励、服务”为重点改革内容的一揽子人才政策,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科技竞争力实现跨越式提升。当前,我国仍面临顶尖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供给短缺、人才“引育用留”体制改革有待深化、人才政策前瞻性整合性适配性不足等难点问题,亟须聚焦战略人才培养储备、科研项目“放管服”改革、国际人才引进制度性创新、分类评价和薪酬体系持续完善等突破口,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制度障碍,以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制定、高质量落实推动人才政策体系日趋完善,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持续支撑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

    2024年09期 No.491 62-6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 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与城乡融合良性互动

    顾相君;

    城乡融合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良性互动意义重大,应准确把握其基本逻辑、深刻内涵与实现路径。城乡融合本质上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具有相同的理论逻辑,需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要素畅通受阻以及区域市场割裂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城乡劳动力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普惠乡村振兴,培育城乡统一数据要素市场,实现各类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破除各类要素市场在城乡区域间的多轨运行和分割,畅通城乡商品要素双向流通;推进城乡优势产业联动供给,发展县城富民产业,全面提升城乡一体的各类要素市场效能,实现多元化推进城市场融合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有机互动。

    2024年09期 No.491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从“数字嵌入”到“数字赋能”:数字乡村治理的实践转向

    王福帅;周华连;

    数字乡村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关键在于多元主体的共治、数字技术对乡村产业生态的催化和数字治理手段对乡村内生动力的激发。这就需要以数字赋能为新的路径,构建以主体激活、策略重塑和资源赋能为核心的乡村数字治理体系。主体激活是实现内生性治理的核心,要激活各类主体的参与和创造力;策略重塑是技术的关键,需借助数字技术优化治理策略,提升治理效能;资源赋能则是推动乡村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源泉,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促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

    2024年09期 No.491 77-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环球经济

  • 中美能源合作的历史回顾与未来发展

    景春梅;何七香;

    推动中美能源合作对夯实双边经贸关系、实现双方优势互补、推动全球低碳转型有重要意义。拜登政府高度重视清洁能源发展及气候变化问题,为深化中美能源合作拓展了新空间。中美双方可从能源安全供应、清洁能源发展、能源结构转型等方面拓展能源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在深化与美国能源合作的同时,我国应加强与其他主要能源贸易伙伴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建设,有效分散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对能源安全及中美能源合作带来的冲击。

    2024年09期 No.491 84-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