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学习三中全会精神

  •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访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更加注重突出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明确了重点任务、指出了主攻方向。为了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社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

    2024年08期 No.490 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1K]

特稿

形势分析

政策建议

  • 统筹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

    祁玉清;王皓田;黄伟;张继胜;郑伟;宋国庆;

    基础设施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隐蔽性、累积性和交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也应看到,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供给不足和过度供给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供给可靠性和保障水平低,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是最现实的不安全;基础设施过度供给是一种隐性的和衍生的系统不安全。统筹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关键在于健全科学决策和高效供给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安全和绩效管理,增强关键基础设施产业韧性和自主安全可控。

    2024年08期 No.490 19-2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推进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郭冠男;张晓旭;

    县城作为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支撑。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部署了一系列支持县城城镇化的重要制度和工作,各地呈现多个类型的县城城镇化发展形态。下一步,应尊重县城发展规律、人口流动趋势和产业变迁态势,精准定位、分类施策、特色发展、突出重点,走出一条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2024年08期 No.490 25-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7K]

热点问题

  • 积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引擎

    张秀青;王福强;冯伟波;李达;赵春哲;蔡芷菁;李丹;王冠群;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当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增速领先,轻资产低负债且盈利能力较强,核心行业发展势头强劲,企业研发创新投入提升,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应全方位施策,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链产业链,激发要素活力,强化产业安全保障,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续发展。

    2024年08期 No.490 3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1K]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陈曦;

    以企业为科技创新主体,推动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契合我国当前科技发展阶段实际。近年来,我国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巩固,体制机制保障不断增强。同时应看到,企业创新能力仍相对较弱、引领型创新主体不足、相关体制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建议围绕优化主体结构、突出主体地位、完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生态的思路,进一步壮大更具竞争优势的创新型企业队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等科技创新各个环节的主体地位,不断改善以企业为主体开展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环境,持续完善围绕企业配置创新资源的体制机制。

    2024年08期 No.490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7K]

观察思考

  • 优化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协同服务体制机制

    王淑伟;

    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作为城际交通汇集点、城市内外交通衔接点,其协同效率的高低对全程运输服务水平有重要影响。在理念与技术均十分先进的背景下,我国城市群综合客运枢纽在枢纽间分工与联动、枢纽内设施一体化、运输服务衔接协调、票务安检共享互认等方面仍存在突出问题,体制机制设计不足是重要原因。结合对巴纳德协作系统理论的借鉴与改进,建议从建立协同联盟、提高协作意愿、明确协同目标、强化信息联系、加强政策保障等方面,加快优化综合客运枢纽协同服务体制机制。

    2024年08期 No.490 50-56+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绿色发展

  • 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聂正标;贾彦鹏;

    碳足迹管理对促进绿色消费、倒逼生产方式绿色转型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达国家将碳足迹管理作为推进碳减排的重要政策手段,广泛推行产品碳标签,在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数据库体系等方面积累起领先优势,并围绕碳足迹强制披露正形成新的贸易壁垒。我国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较为滞后,亟须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建议通过建立统一的碳足迹技术标准及支撑体系、扩大完善碳足迹认证及碳标签覆盖行业、全面提升碳足迹认证服务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国内碳足迹与国际认证双轨制建设、强化企业宣传培训及人才培养等措施,提升我国碳足迹认证水平和管理能力,锻造我国制造新优势。

    2024年08期 No.490 5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3K]

区域发展

  • 积极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

    孙媛;王得新;

    当前,京津冀协同创新已取得诸多积极成效,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三地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差距拉大;创新链产业链对接不甚通畅,协同创新效果欠佳;处于单向流动的协同创新初级阶段,机制建设不甚完善,等等。对此,应积极激发企业协同创新活力,强化能力提升;突出创新生态构建,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加速协同机制创新,优化区域内创新资源配置等。

    2024年08期 No.490 65-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探讨研究

  • 高度重视应对我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放缓现象

    汪彬;刘璐;王娜;黄凌锦;

    独角兽企业具有市值高、成长快、创新密集等特征,既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典型代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能力、创新活力和创新生态的重要标志,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环境变化,我国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态势,结合独角兽企业成长发展规律,应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政策稳定市场预期、完善健康资本市场以及鼓励国内企业出海等方面综合施策,积极促进独角兽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4年08期 No.490 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 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温雪;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商已成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农村网民规模的持续扩大、电商销售额的持续增长、用户习惯的逐步形成以及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共同推动了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然而,物流配送挑战、互联网基础设施不足、数字素养和技能差距、商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等,仍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此,应通过优化农村物流配送系统、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居民数字素养、强化商品质量监管和售后服务等途径,为缩小城乡消费差距、实现农业强国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2024年08期 No.490 79-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9K]

学习借鉴

  • 绿色低碳转型中应对就业问题的国际经验与启示

    赵亚琪;

    20世纪以来,一些发达经济体陆续经历了高碳行业转型,其应对转型过程中失业等经济社会问题的经验,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就业问题的处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制定高碳地区转型发展战略规划和顶层设计,成立专门机构指导实施,为劳动者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加大财政支持,为失业人员提供保障,增加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通过利率补贴、税收优惠支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大金融支持,设立公平转型基金,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转型压力较大地区的资金支持,大力发展转型金融、绿色金融,压降企业转型的融资成本,货币政策更加关注就业目标;强化转型相关人才支持政策,提升人力资本,促进再就业,防止大规模人口外流。

    2024年08期 No.490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6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