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特稿

  • 深刻领会大食物观的科学内涵 推动贯彻落实工作再上新台阶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率先提出并探索实践大食物观,在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进一步明确“要树立大食物观”“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立足于我国自然资源禀赋实际和人民食物营养新需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和指导意义。一、深刻理解大食物观的重要意义大食物观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丰富了新内涵。

    2024年07期 No.489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中部地区崛起20年:成就、问题和建议

    杜鹰;

    <正>2024年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强调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努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不断取得新成效。一、中部地区崛起的成就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2024年07期 No.489 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9K]
  • 充分发挥守信激励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连维良;

    守信激励作为一项社会治理创新机制,是在信用信息充分归集、加工的基础上,实施守信激励与动态调整的复合型行政活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守信激励的科学有效实施,能够推动社会成员和经营主体更加守信践诺、信用数据要素化和资产化进程加快、社会诚信水平显著提升,能够加快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深入推进守信激励在治理新型诚信问题中的深度应用,未来应加快推进守信激励法治基础、数字基础、应用场景基础、文化基础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2024年07期 No.48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2K]

热点问题

  • 深刻领悟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

    黄汉权;

    <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最新成果,深化了我们党对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认识,为新时代新征程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新的发展实践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一、深刻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核心标志、核心要素、形成规律以及实现路径等重要问题,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

    2024年07期 No.489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2K]

观察思考

  • 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架构与完善

    宋瑞礼;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要依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我国宏观调控法律体系先后经历了探索期、形成期和提升期3个阶段,呈现“两柱支撑、多部协同、渐成体系”的架构特征。在这一进程中,积累了健全宏观调控法律体系的重要经验。应该看到,完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新的时代需求,应加快建设以“1+1+2+N”为架构导向的宏观调控法律体系,更好地以高质量立法保障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4年07期 No.489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2K]
  • 黄河流域“水-能-粮”协调发展评价及优化对策

    熊华文;谭琦璐;田磊;惠婧璇;郭敏晓;

    水、能源、粮食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3大核心要素,三者关系紧密,既相互依存又构成竞争。目前,黄河流域“水-能-粮”协调度水平仍较低,主要体现为水资源时空分布、水资源支撑产业、水生态环境承载、产业用水效率以及政策运用和协同管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展望未来,流域内水资源供需关系依然紧张,推动“水-能-粮”发展仍需付出较大努力。针对问题短板和未来发展形势,亟须从提升水资源保障能力、推动能源产业“适水”发展、推动粮食生产“水土协调”、科学系统开展水生态修复治理、构筑稳固的政策保障等方面优化协调发展举措,更好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4年07期 No.489 25-3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政策建议

  • 大力增强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

    范宪伟;

    当前,我国制造业就业面临严峻形势:就业总量和占比持续“双降”,企业短期用工需求不高,普工、技工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从供给侧制造业发展形势看,产业海外转移的“岗位转移”效应和新技术应用的“就业替代”效应是制造业就业规模和占比下降的中长期影响因素,需求不足、利润下降是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不高的短期因素。从需求侧青年群体就业意向看,制造业就业质量不高导致年轻人“不愿进”“不想进”。为稳定制造业就业,提高就业吸引力,建议坚持供需双侧发力、长短期分类施策,以增强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为根基,以制造业降本减负为抓手,着力提升就业质量,加强技能成才观念引导,增强制造业吸纳就业能力,以高质量就业吸引更多人投身制造业。

    2024年07期 No.489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5K]

行业发展

  • 进一步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两力”

    满子会;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和“双碳”目标的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面临新能源汽车需求降速背景下产能过剩、原材料大量依赖进口带来保供稳价承压、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导致出口受限、核心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等诸多挑战。为实现产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应从产能规划、资源保障、节能减碳、技术创新等方面切入,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024年07期 No.489 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0K]

探讨研究

  • 中国式现代化下的文化现代化指标体系

    孔伟艳;王元;侯燕磊;

    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柱,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实践要求。为衡量评估文化现代化进展,从思想理论、文明素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对外影响力5个维度设置13个指标,明确2035年文化现代化的目标值,并估算当前和预计的目标完成程度。通过定量评估发现,在文明素质、文化产业和对外影响力等方面,我国仍存在问题和短板,应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特别是科学素质、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增强文化旅游吸引力等方面采取有效有力措施,加快实现我国文化现代化。

    2024年07期 No.489 50-57+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 加快修复居民资产负债表 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段涛;

    受国内外经济社会政治复杂因素影响,我国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和资金流量表受到冲击,居民行为模式发生改变,存量结构调整对增量资源配置的影响日益突出,表现为宏观经济运行中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剩并存、消费量价恢复不同步、货币政策向实体部门传导不畅等问题。亟须以加快修复居民部门资产负债表为着力点,有效打通生产、消费、投资各环节的梗阻和堵点,充分释放居民部门巨大的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投资良性循环。

    2024年07期 No.489 5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5K]

区域发展

  • 进一步助推京津冀交界地区产业协同

    戴林琳;罗杰;郑憩;

    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京津冀交界地区的产业协同面临产业投资关联不足、产业链协同性欠佳,创新转化能力滞后、核心-边缘断崖突出、生产要素配置扭曲、区域市场分割存在等现实问题。为进一步助推京津冀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构建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建议构筑产业公地、分类共建区域性产业集群,培育科创走廊、修补完善都市圈创新网络,打破行政壁垒、加快建设一体化区域市场。

    2024年07期 No.489 67-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2K]
  • 积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

    王子飞;于成学;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国家战略,大力发展老龄产业是实施这一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产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和窗口期。老龄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可从区域发展高质量协同、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产品服务高质量供给3个维度分析。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老龄产业面临诸多现实梗阻,应从科学制定老龄产业发展规划、强化老龄产业协同效应、优化老龄产业结构、健全老龄产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建立老龄产业发展保障机制等方面持续推进。

    2024年07期 No.489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8K]

学习借鉴

  • “灯塔工厂”的发展及启示

    薛金萍;陈毅莹;

    “灯塔工厂”作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在大规模采用第四次工业革命领先技术方面走在世界前沿,像灯塔一样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指路明灯。近年来,全球各行各业的领先制造企业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提升供应链韧性、充分释放产能、践行低碳绿色发展,引领制造业向高端跃进。目前,我国大批企业也成功进入“灯塔工厂”网络,不仅为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树立了标杆,而且在技术应用、业务模式、组织架构、经营管理等方面值得更多企业借鉴学习。

    2024年07期 No.489 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