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 深化农村改革 促进农业发展

    刘中一

    <正>在经济体制改革中,农村改革是带了头的。农村改革先走的一步走得很成功。由于实行各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解决了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的问题,地方和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增产可以增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农业生产全面地、大幅度地增产,农村经济空前活跃,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 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不仅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而且对于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也发挥了促进作用。 近几年来,大体上说从1984年以来,我国农村改革措施年年有一些,但都属于政

    1988年03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 努力完成今年的工业生产计划

    <正>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1987年国民经济计划已胜利完成和超额完成,工业速度达到14.6%;轻重工业比例保持着各半的均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电力、钢铁等基础产业有较大的发展,给1988年经济发展提供了好的基础。 今年是党的十三大以后的第一年,要以改革统揽全局,稳定经济和深化改革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入开展增产节约、增收节支运动,围绕产业和产品结构合理调整,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今年,工业生产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工业生产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近几年来,工业生产持续保持较高的速度,但是经济效益不很理想。从1985年9月起,国营工业企业利润连续下降,到1987年5月开始回升,至年末比前年增长7.9%。这说明去年工业的经济效益有所好转。但是无论从产值利税率、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和

    1988年03期 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 应改进和加强农副产品的计划管理

    郝钧

    <正>近几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副产品的计划管理也进行了较大的改革,调整购销政策,取消了统购统销,打破了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减少计划品种和指令性计划指标,实行了计划管理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购销形式,发展了横向经济联合,加强了地区之间的协作等,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繁荣活跃市场起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副产品计划管理体制仍不适应商品流通进一步放开搞活的要求;二是改革的措施和政策不够配套,对现行的指令性计划,特别是指

    1988年03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k]
  • 为解决大城市蔬菜供应问题的几点看法

    朱好生

    <正>最近,我们同北京市蔬菜公司、市蔬菜办公室、市蔬菜研究所和市计委主管农业的同志,就如何采取措施增加蔬菜供应问题,进行了座谈。 总的来说,解决大城市的蔬菜供应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它同生产、流通、消费、物价等一些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无论在那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反映到“菜篮子”上来。当然,解决“菜篮子”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只有生产发展了其它问题才好解决。 目前影响蔬菜生产发展的主要问题有二: 1、近郊菜地面积被占和“三废”的污染日趋严重。菜地被占这个问题各大城市普遍存在。而且被占之后,菜地再恢复,要达到老菜地的耕种条件,要花费较长时间。上海市郊区解放初农业人口有276万,现在增加到434万人。耕地面积从解放初的562.5万

    1988年03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江苏是怎样加强农业的

    郭世良

    <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从而决定了发展农业是地区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 江苏省素有鱼米之乡的称誉。农业生产以耕作业为主,盛产稻米、蚕茧等,在全国也占有主要地位。五年来,农业为基础的地位继续得到巩固,农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1982年粮食总产量2850万吨,到1987年达到3238万吨,连续四年人均产量超过500公斤。同一时期,油料产量也由91万吨上升到120万吨。 江苏的农业具有较好的基础,粮食、棉花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生产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要在人均耕地只有1亩左右的条件下解决全省60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原料,并调出一部分给其他省市或用于出口,农业生产的任务是十分

    1988年03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关于稳定粮食生产的几个问题

    张忠德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就吉林省农安县来讲,从1981年到1985年的5年中,粮食总产量年平均达到694227吨,比1980年增长31.5%。但由于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再加上目前农业的后劲不足,在今后10多年内粮食产量要有较大增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决不能掉以轻心,要付出巨大努力。 就农安县的情况看,要使粮食产量稳步地增长,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稳定耕地面积,种地、养地结合,保证粮食生产持续发展 耕地是农业生产之本。目前由于小城镇建设和修建民宅,耕地面积逐年递减,农安县从1978年到1986年,8年共减少耕地42001亩,平均每年减少5250亩,农业人均占地由1978年的5亩减到1986年的4.8亩;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据农业区划机构普查,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959年的2.35%降到1980年的2.13%。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和土壤有

    1988年03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农业投资策略与管理浅议

    徐祥华

    <正>农业投资的来源,大致包括国家、地方财政支出的农业资金、银行信贷资金、农村集体或个人积累自筹的资金。目前农业投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1、投资的分散使用,影响了整体效益的实现。国家、地方对农业的投资,实行的是分口管理,多头下达的办法,由于缺乏通盘考虑和宏观规划,造成农业投资分散使用。加之一些业务部门过分强调自成体系,使现有跨部门跨行业的生产能力和基础设施无人重视,不能充分利用,既不利于总体建设,横向联系,又难免出现重复布点、重复建设,造成人为浪费的现象,使得资金周转慢,使用率不高,整体效益难以实现。 2、投资的短期行为影响了农业的后劲。主要表现在:(1)重短期的局部效益的

    1988年03期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 应重视农业的劳动积累

    张柏齐

    <正>近几年来,有人认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以后,土地分包到户了,集体不需搞什么积累了。因此,不少地区性的合作经济,不但资金积累大大减少,而且劳动积累也搞得很少。从而抗灾能力渐趋衰减,生产条件逐步恶化,农业后劲日益枯竭。劳动积累投入过少,已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制约因素。 农村实行分散的家庭经营,单身力薄,

    1988年03期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 宏观计划管理改革与微观计划管理改革应互相适应

    于克力

    <正>目前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宏观计划管理与微观计划管理的改革互相不够协调。表现在: (一)企业的计划管理不适应宏观计划管理改革的要求。 一是随着宏观计划管理改革的深化,市场机制作用的加强,企业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一部分企业计划观念逐渐淡薄,不认真执行或者拖延指令性计划的完成;编制生产计划不能自觉地接受宏观计划的指导,往往为了追求短期效益,不考虑宏观控制的要求,致使国家计划在一些企业

    1988年03期 20-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我对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理解

    丘舜平

    <正>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是对计划与市场问题的新认识,是对多年来理论与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我想就此谈几点看法。 一、关于计划与市场的概念 计划与市场是分属于管理学和经济学两个不同学科的范畴。计划是一种管理职能,市场是一种经济关系。计划是主观的问题,市场是一个客观现象。我国有人把计划定义为“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全局利益

    1988年03期 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中小城市物资计划体制改革的思考

    梁儒洪,陈少俊

    <正>中小城市物资计划体制改革究竟怎样着手?如何引向深入?这是当前中小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计划体制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认真的研究和反复的探讨。本文拟结合部分中小城市的实际,谈点看法。 一、中小城市物资计划体制的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中小城市的物资计划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逐步减少了指令性物资计划的分配品种,初步实施了计划内外物资“同一销价、差价返还、逐步放开、扩大市场”的办法,开始建立了

    1988年03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用中低档工业品以工代赈试点顺利开展

    <正>从1984年冬季开始到1987年,国家动用价值约27亿元的库存粮、棉、布,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帮助贫困地区修筑道路和水利工程。据25个省区统计,新建公路7万公里,改建公路5万公里;到1986年底,新增灌溉面积866万亩,发展小水电装机19.8万千瓦,治理水土产流失面积1474万亩,解决了812万人的吃水问题。这些道路和水利工程,对开发贫困地区资源,繁荣经济,发展商品生产,促进山区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988年03期 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 行政事业单位办公用房制度应该改革

    陈志平

    <正>住宅商品化是改革大势所趋,办公用房制度同样需要改革,要由目前吃国家大锅饭的配给性制度向商品化管理制度过渡。因为一方面我国的办公用房建设投资,在整个非生产性基建投资中所占比重较大,改革现行制度对于控制非生产性投资增长,改善投资结构有重要意义。以1885年为例,非生产性投资中,办公用房投资比重较大,国家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事业,教育、文化广播、卫生、体育四个部门的非生产

    1988年03期 2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 外向型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王中和,王建东

    <正>外向型经济是以国际市场为目标的生产经营体系。这种体系的类型主要有六种。 1、农牧业导向经济发展式。澳大利亚地旷人稀、畜牧业优势突出,他们根据自己的条件,引进外资、技术及劳务,合作开发养羊业,共养羊1.3亿多只,占全世界每年养羊只数的七分之一,羊毛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澳毛”行销世界各地,但却不发展羊毛加工业,原因在于国内劳力缺乏,劳务价格昂贵。养羊业促进了该国经济的持续高涨,国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平均2.3人拥有一辆小

    1988年03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分散承包的农副业也能搞适度规模经营

    金国林,高国俊

    <正>近几年在我们江苏省金坛县城东乡农村经济有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多种经营生产,以其项目多,上马快,生产经营灵活,商品率高,经济效益也高,使农民得到了切实的经济实惠而在不断地发展,它对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城乡人民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该乡1985、1986年年报资料统计表明:全乡多种经营收入占全乡农业产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25.17%,上升到1986年88.96%,提高63.79%。同时,全乡农民平均净收入1985年为567元,其中来自粮食生产人均收入171元,占净收入的

    1988年03期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发展规模经营 形成地区特色

    潘湘玉

    <正>近年来,江都县农村各业发展较快,预计1987年农村三业总产值(不包括县属工业)可达21亿元,比1986年增加4亿元左右。多种经营生产,由于坚持面向市场,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商品率和综合经济效益都有新的提高。 但是,这个县多种经营生产也遇到了新的挑战,有些多种经营项目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的投资兴趣不高,发展后劲不足,主要是多种经营项目分散经营的多,难以形成规模优势。

    1988年03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厦门经济特区利用外资调查

    <正>最近,我们对厦门经济特区利用外资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从我们了解到的情况看,引进外资,对厦门特区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厦门市利用外资概况 从1980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厦门经济特区到1987年11月,厦门市共批准直接利用外资的项目287个,其中外商独资项目28个,中外合资项目179个,中外合作项目80个;协议投资额9.6亿美元,其中外资5.27亿美元;已开业179家,占已批准项目的60.4%。其中独资13家,合资120家,合作

    1988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第十一期计划工作研究班提出稳定经济发展的意见

    <正>国家计委培训中心举办的第十一期计划工作研究班结业。研究班就如何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问题,提出以下一些看法。 (一)重视和加强农业的发展 1、提高对农业重要性的认识。广泛地进行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无农不稳”的再教育和再认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抓农业、支持农业放在重要位置上,坚持落实中央已提出的政策和措施。 2、增加农业投入。增加投入是增强农业后劲之必需,否则难以为继。应充分

    1988年03期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 新疆采取加强农业措施

    辛吉中

    <正>1988年新疆计划会议根据近几年存在忽视粮食生产,减少粮食播种面积,单纯追求短期经济效益的情况,为保证实现1988年自治区粮食稳产和高产,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贯彻提高单产与扩大面积相结合的方针,坚决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坚持在保证粮食稳定增产、自给有余的前提下发展棉花生产。狠抓低产田的改造,收复弃耕地、撂荒地,有条件的地方,可在水土平衡的情况下适当开些小片荒地,同时要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禁止非法占用耕地。(2)严格实行粮食购、销、调包干制度,包干计划指标长期固定,对超额

    1988年03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三峡地区横向经济联合有新发展

    <正>三峡地区包括四川省的涪陵、万县地区,湖北省的宜昌地区、宜昌市及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据统计,从1984年开展横向联合以来,联合协作项目达2424个,引进资金1.9亿元。其中,1986年12月至1987年10月,新签正式协议302项,引进资金5171.6万元,协进协出物资金额5.35亿元。 为开发三峡地区,国务院三峡地区经济开发办公室和四川、湖北两省很重视和东部经济发达的地区开展横向联合。去年组织了南北两个考察团分赴江苏、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6个省市进行考察,并提出了230多个经济协作项目,供上述省市选择。在去年十月三峡横向经济联

    1988年03期 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国外计算通货膨胀率的方法

    王晞

    <正>通货膨胀,是指流通中的货币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而产生的物价上涨和货币贬值的现象。通货不单指现金,而是包括信用支付工具在内的广义货币。国外一般以货币流动性的强弱为标准,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不同的层次:M1=现金+商业银行活期存款;M2=M1+商业银行定期存款;M3=M2+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M4=M2+大额可转让的定期存单;M5=M3+大额可转让的定期存单;M6=M5+短期政府债券及其他民间债券。其中的M1属于我们讲的通货的范畴,通货膨胀主要是指这部分货币的膨胀。其他几个层次的M,属于潜在的购买力,可称之为准通货,一般要转化为M1才能直接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但其增长过多、过快,也会间接地给市场造成压力,加剧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 怎样表明通货膨胀的程度?国外大多数国家是用“一般物价水平”(指各类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加总的平均值)来被动地反映通货的供应状况。如果一般物价水平在持续、较大幅度地上升,就可以确定通货正处于膨胀的状态。而要考察一般物价水平,就要计算物价指数,

    1988年03期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