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立峰;
<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国际形势变化,科学把握经济发展规律,作出的具有开创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决策部署,必须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一、深入理解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
2020年02期 No.436 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 罗文;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成功地走出了一条符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建立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走过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工业加快迈向高质量发
2020年02期 No.436 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2K] - 欧文汉;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就是要推动高质量发展。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政策是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
2020年02期 No.43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 王志军;
<正>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关系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工业和信息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工业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6%左右。同时,制造业
2020年02期 No.436 13-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李金祥;
<正>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我国宏观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成就举世瞩目。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农业农村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统
2020年02期 No.436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9K] - 王一鸣;
<正>当前,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因素的多重制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既要科学稳健把握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更要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持续用力。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在很大程度上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速下降所致。从根本上讲,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消除资源配置扭曲、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增强原始创新能力,是填补生产
2020年02期 No.436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 祁玉清;
我国政府投资方式有狭义和广义之分。政府投资存在分级管理与按投资方式管理责任界限不清、投资补助资金渠道和管理部门分散、补贴不到位和过度补贴同时存在、部分政府投资方式规范管理滞后等问题。规范政府投资方式,需重点解决各级政府间"条"与"块"、"分"与"统"的关系,按资金渠道、项目投向和使用主体优化政府投资方式,分级分类规范政府投资方式,酌情取消和精简合并政府投资补助类型,推进政府投资功能化补助、精细化管理,按照项目的服务功能和风险特征拓展政府投资方式。
2020年02期 No.436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李红娟;刘现伟;
我国国有资本存在布局规模过散、行业分布过宽、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国有企业资本规模小且竞争力不强等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以国有资本平台为抓手,合理处置国有企业存量,扩大优质增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基础性和关键性行业领域的保障作用,提升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对此,应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国有资产证券化和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措施,有效调整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2020年02期 No.436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 谭永生;
近年来,我国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显著,但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制约我国产业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瓶颈。未来十几年是我国技术技能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通过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多渠道增加技术技能人才总量供给,紧跟产业变革和市场需求,注重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加快实施正向激励政策,营造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改革完善技术技能人才评价,加快建立客观公正的技能评价制度体系,完善技术技能人才引进政策,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机制等,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2020年02期 No.436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单志广;徐清源;马潮江;唐斯斯;王威;
伴随国内外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如何衡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质量效益成为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普遍关注的问题。基于目前的理论研究进展和实际情况,设计数字经济指标体系是现阶段可行性较高的评估手段。在三元空间理论的基础上,可建立数字经济发展评价体系,从信息网络空间、实体物理空间、人类社会空间3个空间维度设计三级指标,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数字生产力、融合转型、国际化、政务服务、社会服务、人力资本和社会治理等领域选取具体考察点。下一步,研究将继续优化评价方法论、收集数据开展分析试测、推动标准体系建设,从而以评促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2020年02期 No.436 4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孟方琳;汪遵瑛;赵袁军;姚歆;
数字经济作为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业态创新最活跃的领域,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的推动下,已进入到技术快速渗透、产业深度集聚、平台全面融合的新阶段,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力量。从生态学视角,创造性地运用生态系统理论,可构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并在复杂系统理论的启发下,深入分析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通过梳理数字经济演化历程和数字经济2.0时代的主要特征,可推出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演化路径。为促进我国数字经济生态系统朝着互利共生的方向协同进化,应加快微观企业数字化转型及生产方式变革、培育并激励数字生态系统中核心数字人才、完善数字经济生态环境、提升数字经济生态系统的协同共生效率。
2020年02期 No.436 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6K] - 丁邡;周海川;
2019年以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持续为市场主体注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添动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与此同时,营商环境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区域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树立全局观、长期观和系统观;二是破除隐性壁垒,注重落地效应;三是树立全球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四是加强技术创新,突破薄弱环节;五是完善监督评估机制,严格责任追究。
2020年02期 No.436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8K] - 王星云;
价格监管主要是对价格总水平的监测、对市场主体价格行为的规范等政府行为。目前我国的价格监管制度还存在监管主体单一、监管监督渠道不畅、监管方式落后、监管对象信用评价缺失等弊端。大数据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对其应用能有效推进价格监管制度优化,实现价格监管的"多元共治"、畅通价格监管监督渠道、改进价格监管方式、建立价格信用管理体系等功效。价格监管中引入大数据方法,应通过建立统一的价格信息数据库,并在其基础上开展价格信息公开、价格监测预测等大数据信息应用,建立价格信用体系、奖励守信惩戒失信等措施。
2020年02期 No.436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7K] - 金阳;
分配公平是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核心要义,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我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遵循和完善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马克思分配公平思想的归纳,及现阶段我国收入差距各种表现的梳理,现阶段应承认收入分配差别的客观存在,不能忽视规律强行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应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最基本的社会公平,防止贫富差距的扩大化。
2020年02期 No.436 73-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 李克;
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是各级政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抓手。面对建设培育工作中出现的校企合作形式内容比较单一、"重入库轻培育"、校企供需服务平台功能不强、向"一行多校"转型难度大、缺少长效机制等难点和问题,应从推动企业以多种形式参与校企合作、丰富培育手段提供良好服务、创新模式持续扩大企业参与规模、建立长效机制提供工作保障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质量水平,更好发挥企业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主体作用。
2020年02期 No.436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 马琴;
针对企业债务风险,政府应本着以预防为主,以结构性去杠杆为思路,以市场化方式分步骤、有计划地加以防范和化解。应建立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债务动态监测机制,以债务重组的方式化解企业债务困境,以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盈利能力,通过市场化方式解决部分僵尸企业债务风险,适当释放无法处置的企业债务,让僵尸企业尽快退出市场,给新经济发展腾挪空间和资源,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创新资本市场服务模式,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加强企业债务风险防范的法治建设。
2020年02期 No.436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正>~~
2020年02期 No.436 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