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视点

  • 稳中有变 稳中求进

    本刊评论员;

    <正>7月31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研判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上半年,我国经济保持了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态势。同时,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政策合力,精准施策,扎实细致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稳中有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放眼国内、国际,把握当前、未来,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18年08期 No.416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特稿

  • 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应勇;

    <正>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是上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内容,也是上海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方案。两年多来,上海市委、市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国务院批复要求,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举全市之力推进全面创

    2018年08期 No.416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5K]

观察与思考

  • 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

    刘立峰;

    投资是供给体系的关键性因素,既影响要素结构,又影响主体结构,更影响产业结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投资在经济中地位的论述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大变化。这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结果,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以及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投资结构的不断调整,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未来投资可以在几个方面发挥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优化要素投入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通过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促进投资在优化供给结构方面关键性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2018年08期 No.416 7-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政策与建议

  • 促进“一带一路”与三大区域发展战略对接

    高国力;黄征学;张燕;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重大战略的目标和任务,切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大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对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8年08期 No.416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9K]

形势分析

  • 经济高质量发展平稳推进——2018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杜飞轮;刘雪燕;杜秦川;何明洋;

    今年以来,中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创新完善宏观调控方式,上半年,我国经济延续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高质量发展迈出稳健步伐。展望下半年,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为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中美贸易摩擦引发不确定性大幅上升,深层次结构性矛盾积聚的风险不断释压。宏观政策应着力解决最突出、最直接、最关键的几个问题,在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中进一步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018年08期 No.416 19-2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7K]
  • 防控内外风险累积叠加 促进宏观经济平稳运行——中国宏观经济论坛月度报告(2018年7月)

    于春海;刘成豪;

    2018年上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平稳,并在诸多方面呈现积极变化:服务业对整体经济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服务业和制造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最终消费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消费增长的新动力继续增强,固定投资的内生力量逐步增强;经济在投入和产出两个方向上对外部的依赖性变得更加平衡。同时,宏观经济也存在一些隐忧: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向下偏离收入增速的缺口扩大,市场内生力量还难以完全弥补政策性因素退出后的缺口,新兴消费需求未能有效拉动国内供给扩张。当前,更需要关注外部风险及其可能与内部风险的叠加。外部贸易环境的恶化可能会打破对外贸易与整体经济运行之间的良性循环,跨境资本流动和国际投资头寸的结构特点会加剧国外金融风险的传导以及内外金融风险的叠加。对此,建议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民间投资与家庭消费的良性互动,抓住世界经济增长态势尚未逆转的窗口期,推进与欧盟的高水平经贸合作,加快推进和落实既定的深化开放战略,提高国外企业对我国市场的依赖性,提高贸易反制措施的灵活性和可信度,防范国外金融风险的传导及内外金融风险的叠加,解决大量跨境资本流动处于监管视野之外的问题。

    2018年08期 No.416 2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3K]

能源专题

  • 推动能源治理体系和方式现代化

    熊华文;苏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治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治理体系和方式与现代化目标尚有距离。面临新时代新要求,推动政府能源治理现代化,应当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在能源领域的管理职责、组织体系、管理方式和手段,通过职能转变解决行政性干预过多、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审批轻监管等一系列问题。

    2018年08期 No.416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社会发展

  • 我国医疗服务供需矛盾及发展建议

    范宪伟;王阳;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由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其他机构共同组成的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公益性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龄化、城镇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医疗服务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建议加快深化医疗服务体系改革,形成高质量、全覆盖、功能明晰的医疗服务体系,加大"强基层"建设力度,建立更加合理的可持续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机制,强化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卫生资源,促进医疗机构有效协作及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服务供给。

    2018年08期 No.416 40-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8K]

新型城镇化

  •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趋势、挑战及对策

    张卫;糜志雄;

    城镇化对于我国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一个低起点、高速度的发展过程,当前面临的挑战是:工业化与城镇化未能实现良性互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存在较大的资金缺口、资源短缺与环境破坏带来巨大压力以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距持续拉大。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为发展主体、破除城镇化建设中的制度瓶颈和完善投融资机制。

    2018年08期 No.416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9K]

三农问题

  • 改善农村金融体系 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刘中升;陈骐;冯宗邦;

    家庭农场的发展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须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信贷额度不足、融资期限较短、资金用途严控、农业保险欠缺等问题,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丰富金融体系、完善保险制度、创新贷款抵押、增添支付渠道等方面入手,探索更加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金融服务体系。

    2018年08期 No.416 54-5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行业观察

  • 大数据与交通融合发展的特点与展望

    赵光辉;

    大数据技术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更加高效地配置交通资源,灵活应对各种突发性交通问题。当前,交通领域的工作重心应该是推动大数据与交通运输的融合发展。为此,需要制定统一的大数据交通行业标准,确保大数据交通基础设施的稳定,提升数据源质量,消除隐私风险、信息安全风险并解决数据的安全问题。

    2018年08期 No.416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3K]

区域发展

  • 非首都功能疏解背景下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研究

    刘宾;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进程加快,京津边远县区和河北省利用京津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政策优势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京津核心区域对周边地区仍然存在明显的产业"空吸作用",三地协调管理机制仍不健全、产业变迁的生态负外部性正逐渐凸显、产业融资的硬约束普遍存在。对此,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发挥市场在产业转移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产业承接的融资信贷水平,注重产业创新和产业变迁的生态性和可持续性。

    2018年08期 No.416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5K]

地方发展

  • 加快山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建议

    黄红光;

    2017年,山东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稳增长、促转型、增财税、带就业等方面作用明显,但仍存在经济实力不强、发展层次不高、要素保障不力、素质能力不硬和营商环境不优等突出问题。促进山东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应积极借鉴广东、浙江、江苏等地区的先进经验,从扩大规模总量、推动创新发展、强化要素保障、提高管理绩效、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制定出台能落地、可操作的政策举措。

    2018年08期 No.41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环球经济

  • 借鉴德国经验 建设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汪胡根;刘俊伶;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这需要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保障。尽管我国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出台科技创新宏观指导性政策、逐步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但科研经费投入绩效差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改善。究其原因,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障性制度和引导性机制尚不完善或缺失。应充分借鉴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弥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性、机制性短板,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2018年08期 No.416 79-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7K]
  • 东京和首尔人口调控管理经验借鉴

    张惠强;李璐;

    通过对东京、首尔都市圈人口演变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发现,东京根据人口变动加强规划布局调整,通过提高生存成本筛选人群,通过"住民票系统"给予本外地人平等资格等调控手段;首尔通过行政上的疏解对策、新城与新农村建设、区域管理的政策、绿带的实施、区域差异化发展战略以及经济政策的调控手段。人口管理是当前我国特大城市发展的重要议题,应深入认识并顺应人口流动规律,注重发挥特大城市周边中小城市的作用,强化对人口的精细化管理。

    2018年08期 No.416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监测与预测

书评

  • 生产服务业研究的里程碑成果——评《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

    李新家;

    <正>由孙冶方经济科学著作奖获得者,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国第三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李江帆教授作为首席专家,带领30多位团队成员经4年多努力完成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研究"(11JZD023)最终成果《加快发展我国生产服务业研究》,作为教育部社科研究项目的拳头产品,于2018年5月由经济科学出版社纳入"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重磅推出。

    2018年08期 No.416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9K]

  •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邹家华同志寄语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刊《宏观经济管理》

    <正>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日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的邹家华同志专门为国家发展改革委机关刊《宏观经济管理》寄语,给予鼓励与鞭策:"唯实"。多年来,邹家华同志无论是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期间,还是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期间,都对《宏观经济管理》给予了无比关心和大力支持。早在创刊15周年之际,邹家华同志曾为《宏观经济管理》题

    2018年08期 No.41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7K]
  • 打造“双创”升级版 2018年“创响中国”活动在上海 北京 广州 厦门举办

    <正>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推进"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鼓励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开放创新资源,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形成线上线下结合、产学研用协同、大中小企业融合的创新创业格局,打造"双创"升级版。"创响中国"首站活动4月21日在上海市杨浦区启动,标志着2018年"创响中国"活动拉开帷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协、上海市政府等相关领

    2018年08期 No.416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12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