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亚军;
<正>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各地区、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落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强化协同、狠抓落实,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0年09期 No.443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3K] - 吴越涛;
<正>城市更新的产生有其规律性,是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面临的命题,是城市作为生命体有机体的内在需要。从国外情况看,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在城镇化发展接近成熟期时,城市逐步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发展",城市更新应运而生。从我国情况看,城镇化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2020年09期 No.443 8-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 刘春雨;叶欠;胡亚昆;
<正>城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活动的中心,也是创新策源地、参与国际竞争主战场,地位十分重要。抓好城市发展工作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一、明确城市发展定位(一)城市发展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城镇化战略包含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完善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城镇化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提高城市现代化治理能力、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等主要任务。其中,城市发展工作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
2020年09期 No.443 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 陈迪宇;王政;张金萍;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现高质量发展,顺利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关键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城镇化既是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是培育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重要方式。应全面认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大意义,显著提升城镇化质量,有力支撑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2020年09期 No.443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2K] - 张金萍;
<正>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工作,将其作为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首要任务,提出到2020年实现1亿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在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
2020年09期 No.443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1K] - 张金萍;吴坊;罗恒;
<正>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换经济增长动力、跨越常规性长期性关口,都对加快提升人力资本素质提出了迫切要求。农业转移人口特别是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制造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的主力军,但教育和技能水平总体较低。在产业转型升级、居民需求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不仅农业转移人口自身难以在城市稳定就业、提高劳动收入,
2020年09期 No.443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 王政;徐颖;
<正>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要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2019年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印发实施,明确在城市群内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培育发展都市圈。指导意见实施以来,
2020年09期 No.443 21-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王政;
<正>近年来,各地对都市圈建设有需求、有关切、有探索。中心城市与周边城镇在协同发展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和进展,如环北京公共交通已实现一卡互通,南京与周边地区协调规划编制完成,临沪市镇与上海实现区号共享,西咸新区与西安实现一体化管理等。但是,制约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仍然较多,亟待下力气解决。
2020年09期 No.443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叶欠;刘春雨;闰浩楠;
<正>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组建11个调研组赴已开展特色小镇工作的20多个省份实地调研,组织开展各省份拉网式排查和媒体调查暗访。在此基础上,全面梳理近况及问题,深入剖析内在原因,认真研究下一步措施。一、基本情况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2020年09期 No.443 26-2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陈迪宇;张旭东;
<正>2019年底,我国城镇化率超过60%,城镇常住人口超过8.5亿人,城区常住人口超过500万人的特大、超大城市接近20个。防控突发传染性疾病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难题,人口聚集的大城市更应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应急体系和能力的一场大考,也是对人口密集、人员流动频繁、疫情更为严峻的大城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巨大考验,
2020年09期 No.443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李轶璠;王志文;黄绳雄;
<正>我国城市人口正在快速集聚,但城市环境卫生治理还存在多处短板弱项。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提醒各方面更加重视城市环境卫生治理特别是源头治理工作,织牢第一道防线、防患于未然,规避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一、城市环境卫生源头治理工作极为重要且急迫城市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市民身体健康和城市功能品质,也一定程度上关系经济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也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0年09期 No.443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1K] - 黄跃;闰浩楠;蔡翼飞;
<正>我国有2.3亿左右已进城就业生活但尚未落户的城镇常住人口,特别是其中跨省的7600万人、省内跨乡镇的9800万人,处于长期迁移流动状态,在"春运"等特定时段还会与其他人流叠加,产生超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极大影响。一、跨区域大规模人口迁移严重影响了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一)加剧疫情传播
2020年09期 No.44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2K] - 闰浩楠;叶欠;丁宁;
<正>鲜活农产品流通一端连接农民的"钱袋子",一端连接居民的"菜篮子",关系着人民收入、生活品质和现代农业发展。我国鲜活农产品市场体系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特别是此次疫情暴露出冷链物流运力和农贸市场规范性严重不足。必须加快健全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推动冷链化规范化发展,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发挥积极作用。一、鲜活农产品产量巨大、销售多元、流通多样
2020年09期 No.443 34-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 胡亚昆;刘春雨;李轶璠;
<正>特色小镇发源兴起于浙江,是现代经济演进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展路径契合客观规律的先进经济体形态,是空间布局高效合理的微型产业集聚区升级版,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很大的发展空间。总结推广浙江特色小镇经验,引导全国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对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一、发展经验
2020年09期 No.443 36-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8K] - 吴越涛;胡亚昆;
<正>河南、江苏两省把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强调政府引导作用,注重发挥市场主导作用,基本做到以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功能集聚为基础、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积极补齐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生态环境短板。现将两省的经验做法总结如下。
2020年09期 No.443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8K] - 史育龙;王大伟;
<正>海南、福建两省将特色小镇作为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和抓手,其中,海南省重点立足本地旅游和农业资源,发展旅游和特色农业小镇;福建省围绕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以小镇为载体,打造产业集群。两省都建立了完善的工作机制、出台了有效的政策举措,产生了有益的经验成效。
2020年09期 No.443 41-4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 王大伟;梁皓冰;蔡翼飞;
<正>县城是吸引县域人口就近城镇化的主体,更好发挥县城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意义重大。宜城市位于湖北西北部,隶属襄阳市,是鄂西北山地和江汉平原的过渡地带,面积2115平方公里。2018年,城镇化率5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7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360.1亿元,人均6.83万元,高于全国6.45万元的水平。一产比重约14%,是全国水平的1倍,
2020年09期 No.443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 秦海林;李晶晶;王高翔;
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产业布局演进经历了新世纪转型、新常态过渡和新时代提升3个阶段。目前,我国城市产业布局表现出东部沿海引领、中西协调发展的基本特征,城市不同行业的生产力集聚空间各具特点。未来5年是我国城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生产力布局重塑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为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应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合理引导大中小城市产业布局,即加快统筹城市产业整体布局,重点提高城市产业能级和产业链水平,强化提升特色产业对城市功能的支撑水平。
2020年09期 No.443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 张惠强;
经过4年多时间的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城乡融合发展领域潜藏着巨大的需求,推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依法合规入市,能够较好地满足这些需求。在相关法律已经修订的基础上,亟须尽快出台入市指导意见,此举有助于促进经济恢复和持续增长。
2020年09期 No.443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 范毅;王笳旭;张晓旭;
县域是连接城乡市场、吸纳转农业移人口、承接城市产业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构建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循环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需要明确县域经济的功能定位,本文认为县域经济主要具有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推进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空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战场等4大主要功能。在此基础上,我们围绕县域经济主要功能的发挥认为当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着人口流失严重、产业集聚平台不足、县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主要问题。据此,提出了推动我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确保我国整体经济内循环畅通的相关政策建议。
2020年09期 No.443 60-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K] - 蔡翼飞;黄跃;李轶璠;
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必须解决"谁来干"的问题。乡镇政府最了解"三农"工作的实际情况,强化乡镇政府职能有助于整合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因而应将其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主体。然而,基层政府机构改革使乡镇政府职能不断弱化,导致出现乡村管理碎片化、国家政策难以落地、公共产品供给能力不足、政府的公信力受损等治理困境,已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障碍。必须加强乡镇政府职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理顺基层管理体制机制,特别是划分清楚县乡政府间的责权利,以此夯实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组织基础。
2020年09期 No.443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范毅;赵军洁;张晓旭;
畅通农村土地权益退出路径是解决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和浪费问题的重要举措,然而实践中由于缺乏土地权益退出的有效承接主体,农村土地权益退出问题一直没有较大突破。法国"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农地退出模式,通过成立专业公司承接农村土地权益的退出,并建立相关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提升了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其做法经验对于推进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制度改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2020年09期 No.443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0K] - 王大伟;张惠强;孔翠芳;
我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就,有赖于城镇化的强大助力。在实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普惠性政策的同时,国家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政策的精准性,着力推动农村贫困人口市民化,各部门各地方积极探索,取得良好进展,但也存在对进城农村贫困人口的规模和需求缺乏掌握、缺少整体性政策安排和长效机制、潜在风险多发和脱贫后政策不够明确等问题。应将推动新型城镇化与脱贫攻坚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加强进城农村贫困人口的统计,强化分类指导,完善不同类型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加强政策统筹协调,防范各种风险对困难群众的冲击,确保进城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并实现长期发展。
2020年09期 No.443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 刘悦;关婧;李白鹭;张津京;
为进一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防汛抗灾能力、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梳理德国汉堡、印度尼西亚三宝垄、日本东京等城市在提升城市防汛抗灾能力方面的做法,通过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应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打造"海绵"道路,提高空间通用性实现公共设施常规转应急,运用智能技术完善应急预警系统,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城市抗灾能力,强制实施水灾保险以减少经济损失,加强防汛基础设施人文旅游开发。
2020年09期 No.443 7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 李艺铭;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形态。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我国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标杆区域,其中,电子信息产业作为该区域最主要的产业具有较强的成长性和代表性。通过采用莫兰指数、区位熵等空间集聚指数分析方法测算,总结出粤港澳大湾区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发展存在"东高西低、自我强化"的空间集聚特征、"未有协同、方向各异"的协同发展特征、"成效初显、联动不足"的要素集聚形态等三大特征。对标日本东京湾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在产业空间集聚和协同发展方面的不足和发展潜力,建议通过对标世界级湾区产业集群,发挥核心城市向心力,增强城市群产业整体空间布局和产业协同效应,推动产业差异化发展。
2020年09期 No.443 8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