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视点

  • “十三五”规划:提质增效创新升级

    本刊评论员;

    <正>9月22日,云南省昆明市邀请全国20多位专家临滇池之滨,谈发展高论,启动了"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此前几天,黑龙江、上海、浙江、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陕西、新疆等9省(区、市)披露了"十三五"规划基本思路前期研究情况……从中央到地方,有关"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正紧锣密鼓、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中央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非常重视。早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手

    2014年10期 No.370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1K]

研究与展望

  • 在中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端水平跃升

    王一鸣;

    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新常态,标志着经济增长发生阶段性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从表象上看是经济增速减速换挡,但本质上还是经济结构重构和增长动力重塑的过程。宏观调控要保持定力,主动作为,创新调控思路和方式,努力保持中高速增长。要从主要依靠生产能力的规模扩张,转向提升产业价值链和产品附加值,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在中高速增长阶段推动经济向中高端水平跃升。

    2014年10期 No.370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1K]

十三五规划

  • 未来几年我国发展的主要趋势与特征

    盛朝迅;

    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将由过去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向增长速度维持在7.5%左右的"新常态"。在这种"新常态"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方面,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的约束将持续强化,社会格局也将进一步调整优化;另一方面,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应主动把握机遇,努力把握"新常态",加快体制改革,建立适应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行为机制,使政府和市场各归其位,激发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2014年10期 No.370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4K]

政策与建议

  • 追求更高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产业结构调整

    王岳平;

    目前,我国供求关系和比较优势都发生深刻变化。国际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在为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机遇,提出了新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将朝着服务业加快发展、工业中高加工度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农业现代化和功能化方向演变,并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跃升、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由高碳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型。

    2014年10期 No.370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 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杨春平;谢海燕;贾彦鹏;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新时代。当前,我国仍存在单纯以经济增长总量和增长速度论英雄的倾向,部分地区为完成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不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与生态文明理念背道而驰,造成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建议应出台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分类考核、考核结果与奖惩机制挂钩、建立各部门参与的考核机制,以切实改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和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4年10期 No.370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改革追踪

  •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实现路径

    郭春丽;

    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管理混乱、国资委职能定位不明确和监督不力等问题。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要按照分类管理的思路,将国有资产分为纯公益性和经营性两大类。从长远看,要逐步构建包括经营性、金融类、资源类、行政事业类国有资产在内的出资多元、监管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

    2014年10期 No.370 18-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探讨

    黄海燕;

    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石,国有资产管理及其相关体制的完善,对国家发展、民生幸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把控和促其保值增值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求更适宜的国有资产存在形式和运作方式的过程,以实现管理治理的职责目标。当前,应结合宏观形势,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践行完善相关体制的策略措施。

    2014年10期 No.370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观察与思考

价格管理

  • 棉花价格的异常波动与政策调控

    童莉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价格出现过多次异常波动,棉花"买难"、"卖难"严重影响了下游加工企业的正常经营和棉农的生产积极性。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和调控,打乱了市场自发调节的功能,扭曲了市场行为,是导致价格异常波动的根本原因。未来,政府应弱化对市场和价格的直接干预,将工作重心放在完善棉花市场运行制度体系的建设上,并为社会提供各种真实灵敏的市场信息,以间接的措施促进生产及下游各环节的协调发展。

    2014年10期 No.370 30-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区域经济

  • 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的城乡统筹发展

    孙元元;杨刚强;江洪;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小城镇的发展。只有小城镇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大城市的"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4年10期 No.370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8K]

三农问题

  • 农业产中服务需要重视的两个问题

    姜长云;

    加快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农业产中服务业是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发展农业产中服务业要高度重视农机服务业的重要节点作用,正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长对我国发展农业产中服务业带来的新要求新挑战并采取相应对策。

    2014年10期 No.370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7K]
  • 深化集体所有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改革

    瞿国然;

    目前,各地在土地征地方面的矛盾较为突出,信访事件时有发生,是由于我国征地补偿依据缺乏科学性,补偿标准差距过大所造成的。建议用安置过渡费代替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安置过渡费标准应为城镇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金额的5倍左右。

    2014年10期 No.370 40-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2K]

财金调研

  • 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条件下的财税体制改革

    孙凤仪;

    从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要求出发,必须尽快完成财政职能和财政作用机制的根本性转变。必须把财政工作重点放到营造统一公平市场环境上来,大幅度减少财政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主要借用财政贴息、信用担保以及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为主的PPP模式等市场化手段,以财政杠杆撬动市场机制,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2014年10期 No.37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 促进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

    姚金武;周震虹;

    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合理,造成地方财政特别是地方县市财政困难。由于县市级政府是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主体,因而成了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地方层面看,改革思路与措施是:把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启动改革的突破口,从完善县级财政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等现实问题着力,从清理地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等具体问题抓起,发挥营改增成果的带动效应作用等。

    2014年10期 No.37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7K]
  • 资源型区域金融洼地效应研究

    李赟鹏;

    资源型区域在资源开发过程中集聚了大量的资金,但随着资源数量的减少和地方政府资源政策的调整,部分区域的资金优势难以延续,金融洼地效应日渐衰退。因此,有必要从产业结构、投融资环境、金融体系和生态环境等方面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2014年10期 No.370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8K]

新型城镇化

  •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衡性挑战与对策

    栾贵勤;马韫璐;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大规模异动和产业过度集群化,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病"与中小城镇"空心化"的两极趋势,使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失衡的困境。应以中心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为突破口,通过大都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的精简和转移,解决"城市病"与"空心化"问题,为我国解决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和突破经济"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思路。

    2014年10期 No.370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3K]

生态与环境

  • 工业发展环境污染强度的现状及趋势

    杨威;余贵玲;

    近年来,我国工业污染排放强度逐步降低,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大,工业污染的控制和处理的任务艰巨。我国工业污染强度下降的原因在于技术效应的作用,但结构效应的节能潜力仍需充分挖掘。未来,我国工业环境的约束日趋增强,将会严重影响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因此,需要采取相关的措施加以解决。

    2014年10期 No.370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1K]
  • 传统产业生态化转型和发展模式

    杨艳琳;欧阳瑾娟;

    现阶段经济增长对资源的供给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对生态的破坏也累积到了一定程度。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促进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相协调,实现产业生态化发展。

    2014年10期 No.370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探讨与研究

  • 新形势下国民经济动员的对外拓展

    孙丽燕;

    面临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非传统安全因素对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风险表现得更加现实和突出。当国家在海外的利益面临风险时,国民经济动员需要相应地对外拓展其业务范围,将其复合型功能进一步延展至海外。

    2014年10期 No.370 61-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 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冯文帅;周华强;汪继红;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研项目管理体制存在行政主导科研、误判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用工程模式管理科研项目等问题,迫切需要按"强化服务、以人为本、依法决策、分类管理"的思路深化改革,建立法制化、透明度高、监管分离、尊重脑力劳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科研项目管理体制。

    2014年10期 No.370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 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对策

    金波;秦燕飞;

    目前,我国物联网发展基本与全球同步,物联网产业体系逐渐形成,产业规模快速增长,产业布局呈现集聚发展,但仍然存在物联网标准体系不清晰、产业链层级不均衡等诸多问题。物联网产业在发展初期需要政府发挥宏观调控作用,营造产业内生发展的市场环境、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协调发展以及启动物联网产业的大众化应用需求,最终实现市场主导下的可持续内生发展。

    2014年10期 No.370 68-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7K]

地方经济

  • 加快广西传统农区农民增收

    李玉举;

    广西具有传统农区的典型特征,农民增收面临较大压力。要破解要素制约,制定差别化政策,创新体制机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民增收渠道,顺利实现"三个农转非"和积极推进"两个转移"。

    2014年10期 No.370 70-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2K]
  • 赤水河区域工业发展思路研究

    兰传海;

    赤水河区域主导产业特色鲜明,下游工业基础相对较好,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逐步形成了以能源产业、白酒烟草、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以及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依托区域合作的整体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今后引领赤水河区域四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4年10期 No.370 73-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8K]
  • 从唐山南湖生态城看资源型城市转型

    高怀军;

    传统工业化道路对环境产生了破坏性的影响,发展质量不高,而资源型城市采矿废弃地问题尤为突出。唐山市南湖生态城通过修复采矿废弃地使资源型城市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到实处,科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进而推动经济结构转型。

    2014年10期 No.37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6K]

经济新概念

  • 常备借贷便利

    安宇宏;

    <正>近期,常备借贷便利(SLF)成为市场焦点。继今年1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在北京、江苏、山东等地开展分支机构SLF试点后,日前,有消息称,央行向国内5家主要金融机构释放了5000亿元的SLF,期限3个月。当前,我国工业产出、用电量、M2等经济和金融数据出现波动,显示经济仍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央行在此时进行SLF操作,不仅可以平滑由于季末因素和节前提现需求

    2014年10期 No.370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9K]

环球经济

  • 美联储未来加息对我国的影响

    王天龙;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其货币政策走向成为关注焦点。美联储7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以及主要官员在全球央行行长会议上的讲话信息表明,美国将于今年10月份退出购债计划,随后可能加息。在当前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将给全球经济和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应高度关注,早定对策。

    2014年10期 No.370 79-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2K]
  • 中韩科技创新能力比较与启示

    吴涧生;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到现在,韩国经历了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不到100美元到现在1.5万美元的高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度重视科技和自主创新。韩国的国家创新体系构建大致可分为"引进—吸收—自主创新"3个阶段,且每个阶段都有适合本国国情的战略、规划和政策,从而能够迅速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这一典型成功案例,对于中国现阶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无疑具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2014年10期 No.370 8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0K]

学习与借鉴

  • 借鉴国际经验改善我国汽车产业政策

    付保宗;

    为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发达国家实施严格的产品认证制度,财税支持偏重产品消费环节,创造宽松金融和创新环境,组织协调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条件。借鉴这些经验,我国应放松产业准入管制,强化产品认证制度;弱化"事前"选择性财税支持,健全事后竞争性激励机制;完善支持创新的金融环境,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减少对竞争性技术研发的干预,加强基础和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破解技术创新瓶颈制约。

    2014年10期 No.370 86-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5K]
  • 发达国家创新药品价格管理对我国的启示

    朱德政;余伯阳;

    创新药品研发周期长、投入大、风险大,制药企业在有高额利润回报的条件下才有动力进行新药研发生产。管理部门需要合理制定创新药品的价格,利用价格杠杆实现资源利用的最佳配置,以鼓励药品创新并有效降低药品价格。发达国家的创新药品定价机制,可供我国借鉴。

    2014年10期 No.370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监测与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