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宜勇;王阳;侯胜东;
就业优先政策是新时代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具体体现。就业优先政策体系是一整套的就业政策体系,手段多样,受益对象广泛。当前,就业优先政策存在政策安排与就业总目标不协调、三分割制约政策整体效能释放、金融政策凸显总量和结构矛盾、现有政策滞后于就业灵活趋势及失业保险政策运用不充分等问题。为最大程度释放政策体系效能,尽快完善政策体系,实现精准施策,重点施策,稳定施策,建议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就业支出结构,按照居住地确定就业优先政策扶持对象,完善就业财政补贴政策,畅通传导机制,强化金融政策促就业效能,加强政策对灵活就业的支持、规范和保障,改进失业保险补贴政策,扩大资金受益面。
2021年02期 No.448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8K] - 张广厚;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对塑造都市圈空间形态、优化产业和人口格局、打造宜居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是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十四五"时期,应立足都市圈自身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同运输方式的适应性,聚焦都市圈差异化发展,加快相关规划编制、有序发展轨道交通、强化公路基础作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
2021年02期 No.448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7K]
- 王继源;
长三角三省一市正确处理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实际、一体化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关系,从"分区域"和"分领域"两方面加快一体化进程,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和制度创新,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也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制度创新和利益分配等核心问题的探索才刚刚开始。"下以步,建议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加快破除制度规则壁垒,推动重点都市圈同城化发展,形成支撑一体化发展的利益分享长效机制。"
2021年02期 No.448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1K] - 仇发华;陈露;吴迪;
2020 年,新冠疫情的暴发和美国对我国的全方位打压,使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恶化。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是应对目前形势的可行性路径,其动力来自于我国经济发展和战略需要:我国经济增长得益于融入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合作,能减缓美国对我国经济贸易的压制效应;区域经济合作有助于我国"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的实现。目前,我国推动区域经济合作稳步向前,但仍受制于大国博弈等政治因素、合作机制重叠以及区域内民族主义情绪等问题。未来,我国应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远景目标,积极承担区域公共产品供给的大国责任,深化人文交流和互联互通建设,发挥"一带一路"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平台作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1年02期 No.448 46-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2K]
- 熊瑛;
能源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民生的重要保障,同时,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工业化进程中能源消费剧增带来巨大的生态环境成本,是生态文明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既要控制能源的消耗总量,又要提高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水平,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优化能源供求结构入手,逐步实现能源消费低碳化、绿色化,从而提升能源对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的支撑作用。
2021年02期 No.448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5K] - 罗松山;薛宇择;张明源;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阶段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已经逐步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财政分权改革在赋予各级地方政府更多自主决策权的同时,极易形成政府和官员主导型经济。为避免地方政府和官员的产业投资决策过度偏离中央政府的政策意图,破除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阻碍,可行之策是改进现行政绩考核体系、规范政府行为、实施区域差别性产业政策。
2021年02期 No.448 59-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6K] - 李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仍存在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度大和融资成本高的困境。在"互联网+"背景下,虽然陆续成立了互联网金融组织机构,初步构建了网络众筹、信息化金融机构、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供应链金融等创新融资机制,但还需健全互联网金融融资法律法规,加强互联网征信体系建设,推进互联网融资担保机构发展,扩展互联网金融技术应用,普及互联网金融知识。
2021年02期 No.44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 邢欣;
电力运行情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水平的重要标志,电力数据受到疫情的影响更为直接和敏感,也更加体现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态势。以西安近10年来电力大数据为样本,系统分析全社会用电情况与经济增长间的曲线关系、数量关系等关联规律,结合当前疫情影响电力运行情况的变化特点以及从中折射的经济变化规律,可提出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韧性促进经济回暖增长的思考与建议:进一步强化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稳步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经济增长根基,因势利导,促进新兴产业释放增长潜力;激活内需市场发展潜力,充分发挥投资、消费、创新的驱动作用;更加注重区域平衡发展,深入推进县域产业发展现代化与城市治理现代化"双提升";进一步促进开放水平升级,增强市场主体国际竞争力,提升产业链水平,营造经济良性循环的内生环境,实现内部提质、外部培优,促进多业融合、同频共振,共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2021年02期 No.448 70-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