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国务委员兼财政部长王丙乾在最近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上讲话,谈了增加财政收入问题。现摘要刊登如下: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这几年我国总的政治经济形势很好,财政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从财力上支持了建设与改革的需要。现在改革已进入一个关键阶段。从明年起,国家准备用几年时间改革物价、工资制度,基本理顺物价、工资关系。这项重大改革情况复杂,难度很大。这里面有一个承受能力问题,包括财政、金融和社会各个方面的承受能力。从财政来说,今后几年进行建设要花钱,改善人民生活要花钱,实行物价、工资改革更要财力支持,再加上国家从1990年起又将进入还债高峰,这在目前财政收入每年只增加200亿元左右和短期内还不可能消除赤字的情况下,不能不说财政面临
1988年09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正>农村改革十年来,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拥有的金融资产逐年扩大。如何引导农民把一部分消费资金用于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之一。 一、生活消费资金转化的潜力 (一)农民消费资金的增长已经连续三年超过纯收入的增长。1985—1987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额平均每年递增13.3%,三年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07.2元,而同期人均生活消费则增加了124.5元。这意味着农户依靠自身收入
1988年09期 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
<正>今年以来,城乡市场商品购销活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逐月大幅度增长,1—7月为403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4%。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供需矛盾加大,物价上涨过猛,商品抢购迭起,市场不够稳定。 今年下半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购买力将继续增加,商品需求旺盛,整个市场将进一步繁荣兴旺。初步预计,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在7200亿元以上,比上年增长25%左右,是近几年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
1988年09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刘日新
<正>经过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个经济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宏观上对货币的计划管理显得越来越重要。当前由于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困惑着人们的头脑,理论界一些同志在研究宏观经济问题时,直接、间接论及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似乎当前的通货膨胀与这个公式有关。有人甚至十分明确的说,马克思关于货币流通的公式不适用于我国,照着执行必然弊端丛生,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我认为,这里实际上有两个问题值得研究:一个是马克思的公式本身是否正确,一个是我们应当怎样运用马克思的公式。
1988年09期 9-1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4k] - 程天惠
<正>1985~1987年全国市场零售物价总水平上涨23.7%,平均每年上升7.3%。今年上半年,又上升13%,其中32个大中城市上升14.4%。推动我国物价普遍上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形成的机理看,主要有二个方面: (一)需求全面扩张,是形成通货膨胀的内在机制。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财政税收、银行信贷、工资物价等基本上都是中央直接操控的,地方和企业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和投资的积极性,一般不易形成通货膨胀问题,即使出现了问题,通过紧缩财政信
1988年09期 12-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 于克力
<正>一、企业经营承包与计划管理的关系 经营承包责任制是调动企业积极性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与当前计划管理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产生了一些矛盾。①承包指标与计划指标不统一。现在计划部门下达给企业的计划指标是以实物指标为主,而承包指标是以价值指标为主,并且强调利润指标。所以,企业只对承包指标负责,而没有完成计划指标的机制,使计划安排的产品产量、技术改造等任务,处于从属地位,不被重视,甚至产生了利润的实现与国家的需要,当前的发展与长远的后劲、生产的增长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矛盾,使计划管理的有效性大为降低。②对承包企业的管理不
1988年09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 郝钧
<正>姚依林同志在新组建的国家计委成立大会上指出,新计委要转变工作职能,新的国家计委主要工作是进行宏观调控、平衡、协调、服务。根据这个精神,商业计划工作如何转变职能,做好市场平衡工作,更好地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已是各级计委从事商业计划工作同志议论的课题,就此,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转变职能势在必行 随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计划工作的职能有了一些转变,重点是减少了国家计划商品的品种和指令性计划指标,对计划商品实行了指令性、指导性计划
1988年09期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 陈凤库
<正>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使计划形成得到了拓宽,不但有指令性计划,而且在很大范围内实行了指导性计划。但我们的指导性计划只局限于“本子”指导,传递范围窄,传播时间慢,很难起到指导全社会经济活动的作用。因此,应增加指导性计划的透明度。 一、扩大传播范围 指导性计划要向全社会提供信息,用以指导社会经济发展。但在近几年的计划工作中,基本上是用老方法编制指导性计划,并按指令性计划的形式和范围进行下达。这样,虽然计划方式进行了重大改革,但编制方法、下达形式和范围并没有
1988年09期 1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 李元冲
<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它使广大农民从大呼隆大锅饭的束缚下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自主权,大大地调动了积极性,推动和加速了我国农村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较大规模商品生产的转化。 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家庭联产承包制那种切割分散、各自为政、不顾计划、自由种植的小生产观念则渐渐暴露了出来,因而当农村工业、商业等行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农业生产却徘徊不前。以海门县为例:1985年、1986年、1987年都只完成粮食生产计划的81.8%、99%和78%;棉花生产计划的35%、51%和
1988年09期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 鲍有悌
<正>最近,我借参加会议的机会,对江苏、浙江、上海乡镇企业在实施沿海经济发展战略,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情况进行了一些调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三省市乡镇企业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势头很好,主要表现在: 1.乡镇企业中蕴藏的巨大出口生产潜力得到发挥,外贸生产增长迅猛。中央和地方制订的一系列鼓励出口的优惠政策、措施,调动了乡镇企业的积极性,外向型经济在三省市成为乡镇企业的重点。所到之处,产品外销的企业不满足现状,加紧
1988年09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 谭元星
<正>桂林市从1979年到1987年底止,已开业的“三资”企业共有24家,总投资10821万美元。 从已开业和投产的“三资”企业的经营情况来看,总的济经和社会效益是好的,主要表现; 1.合作双方获得的利润逐年增加,有的已还清了外资本息。在已开业24家“三资”企业中,经营情况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有18家,占已开业户数78.3%。如桂林市粮食公司与香港星印公司合资经营的桂星食品公司总投资仅10万美元,1987年盈
1988年09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姜志英
<正>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形势下,如何使大型企业的计划工作适应于商品生产要求,本文就此谈几点意见。 一、树立大型企业计划工作的新观念 1.树立按新经济机制运行的观念,即“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当前的问题是,按旧机制运行远远优于按新机制运行。按旧机制运行是指令性计划,任务不愁找,材料不愁供,产品不愁销,资金不愁贷,原材料涨价有补贴。计划榜上有名,有国家机关作靠山,有问题叫的响,解决的快,经营者风险小,企
1988年09期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 李德辉
<正>自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每年都碰到预测来年制订年计划这个头疼而棘手的大问题。由于国家计划体制的改革,原材料由国家统一分配改为市场调剂,原料计划供应部分缩小,议价部分增大;产品包销变为商业选购或企业自销。国家再不包原材料进口所需外汇,而大部分由省市自筹。由于外汇短缺,进口料实行代理价,价格猛涨。近三年加工工业普遍面临原材料价格猛涨,成本上升过高,形成高进低出,有很大一部分产品售价倒挂。这几年加工工业的矛盾集中到一点就是价格问题。价格冲击波成了决定企业生存的头等外部压力,价格成了企业生存的头等制约因素。许多企业由于不适应外部冲击,
1988年09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孟忠心
<正>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部门。在它的科学技术活动中,也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进行管理。以往,科研机构大多依附国家的统配计划和上级拨款,以指令性形式下达任务。这样,势必在很大程度上脱离市场机制和横向联系。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大特点是扩大微观经济单位的自主权。科研体制改革在加强了科研与经济的联系,研究所实行了所长负责制。因此,对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来说,运用指导性计划管理,同样是个很重要的课题。
1988年09期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太树海
<正>目前我国大约共有13万多台微型计算机,分布在用户手中,但这些微机开机率不到50%,并且真正发挥计算机功能应有作用的仅有20%左右。在计委系统,计算机也有一定的拥有量,而发挥作用的就更是微乎其微。除国家计委和省计委运用计算机为计划在某些方面提供服务外,下面的各级计委,可以说是计算盲,对计算机本身及作用,知之甚浅,有不少的计算机,完全是闲置着,成了一种高级装饰品。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988年09期 3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王世峰
<正>当前,扶贫项目的选择和管理是贫困地区经济开发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主要问题是有些项目准备不足,论证不够,甚至不懂得怎么搞项目,提不出符合标准的项目,或随意变动项目,或管理不善,严重影响资金的投放和经济效益。因此,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选择和管好扶贫项目,改变生产条件,发展商品经济,尽快脱贫致富,是贫困地区各级领导和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先,要选准扶贫项目。贫困地区的特点是人均收入水平低,地下资源丰富,劳力比较充足廉价,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能源缺乏。弄清这些特点之后,在选
1988年09期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正>今年上半年社会总供给增长17.2%,但总需求增长31.4%,超过总供给增长的14.2个百分点,总供需矛盾呈加剧趋势。 一、总供给中,主要是农副产品供给不足。上半年社会总供给6234亿元,其中国内供给5409亿元,进口825亿元。在国内供给中,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工业产品供给增长较快,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增长也较快,但农副产品供给增长较慢。今年上半年农业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生产回升较慢,预计整个农业上半年提供的供给,按实物量计算,仅增长1%左右。全年来看,烤烟、棉花等经济作物增幅较大,但粮、油生产情况不好,油料可能减产。生猪生产有转机,但不稳定。部分农副产品供应不足状况依然存在。
1988年09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张柏齐
<正>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家庭工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在农业与二、三产业之间产生新的矛盾。特别是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由于农村劳力的大量转移,农业生产正在由
1988年09期 3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正>四、价格 1986年,物价工作贯彻执行了国务院确定的“巩固,消化、补充、改善”的方针,只对少数突出不合理的价格进行有控制的调整,放开了七种工业消费品价格,并进一步放开了小商品价格。 (一)农产品收购价格。①减少全国粮食合同定购任务22%,定购价继续实行“倒三七”比例价,同时扩大了市场议价粮收购,价格随行
1988年09期 34-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 1988年09期 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正>苏联在进行计划管理体制的改革中,把经济定额作为进行国民收入分配,处理国家、部门、地方、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经济利益关系的重要经济机制。戈尔巴乔夫曾说:“对经济定额的作用怎么估计也不会过高。如果企业能事先知道计划期的各种条件——供货任务、价格、利润的预算缴款、工资基金和经济核算的刺激基金的形成定额,那么企业集体便能够不怕挖掘潜力,创造性地制订保证以更高的速度增加生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的计划。”
1988年09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