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视点

  • 聚焦能源革命

    本刊评论员;

    <正>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回顾人类历史,经济领域最能够称得上"革命"的重大事件,当属三次工业革命和绿色革命。18世纪60年代,以蒸汽机作为广泛使用的动力为重要标志,始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19世纪以电力广泛应有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计算机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人类社会带入信息时代。而农业领域的绿色革命,则是

    2014年07期 No.367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研究与展望

  • 承上启下新10年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与重点任务

    陈东琪;

    从2011年到2020年,是我国实现"三步走"现代化进程第三阶段战略目标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10年,是体制机制改革深度攻坚的10年,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10年。这一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极为重要的历史阶段,其成败与否决定着前30年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否得以传承,以及我国到2049年的发展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2014年07期 No.367 4-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 释放中国创新发展的潜力

    王昌林;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创业热情,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居世界第一,科技投入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并快速增长。当前,全球新技术革命又扑面而来,我国经济进入转型发展阶段。因此,必须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要求,使科研和创新相关主体各归其位。目前,受体制机制制约,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仍不高,应大力推进经济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让我国巨大的创新潜力迸发出来,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14年07期 No.367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8K]

形势分析

  • 经济增长企稳 转型压力加大

    张立群;

    5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市场需求增长平稳、市场预期平稳,经济增长企稳态势比较明显。从2012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已经连续两年运行在7%~8%区间,中高速增长态势基本确立。随着这一增长态势的持续,经济转型升级的压力日益增大,开始成为经济平稳增长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因素。

    2014年07期 No.367 13-1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4K]
  • 运用结构性调整手段 实现金融定向微调

    李若愚;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与银行间市场利率由去年的"双升"变为"双降",社会流动性相对充裕,但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仍居高不下。目前,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减速,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胀压力持续减弱,年内尚无通缩风险;影子银行与信用债面临偿债高峰。未来货币政策应继续保持中性略松,充分运用信贷政策及差异化的存款准备金政策等结构性调整手段实现定向微松。在政策执行中应进一步提高前瞻性与预见性,重点关注房地产市场与包括影子银行在内的金融部门杠杆率变化,及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适时适度预调、微调。

    2014年07期 No.367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 就业形势分析及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形势跟踪、预测和对策研究课题组;李爽;

    2014年上半年,我国城镇就业稳定增长,非制造业引领就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需要关注的问题:小微企业发展仍需更多扶持,服务业就业尚未稳定居上;就业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城镇就业在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仍然持续趋稳。2014年下半年,就业形势将继续保持平稳,并有望与上年同期持平或好于上年同期,对实现全年城镇就业工作目标持乐观态度。建议下半年政府就业政策和工作应以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为重点。

    2014年07期 No.367 19-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 当前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与下半年预测

    肖潇;

    进入二季度以来,工业经济保持一季度的平稳增长。受出口回归良性增长轨道、资金供给约束减弱等因素的作用,经济筑底企稳的态势基本形成,但工业领域供需矛盾尚未得到根本改善,并可能进一步传导至下游产业,引发更广泛的市场不平衡,加之内需疲弱、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未来应充分认识经济中高速增长期的阶段性特征,积极营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挖掘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利用转方式、调结构寻找增长新动能。综合判断,上半年工业将保持8.8%左右的增长,随着下半年政策实施与改革推进的效果逐步显现,形势有望继续向好,全年工业将增长9%,基本支撑全年经济增长目标。

    2014年07期 No.367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改革追踪

  • 混合所有制:突出质量目标 实现深化发展

    黄卫挺;

    自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并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也属于公有制经济以来,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出已经占到国民经济总量的1/3,但总体上却表现为"数量不少、质量不高"的状况。在新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下,混合所有制经济应从实质融合和提高质量的角度走向深化发展。

    2014年07期 No.367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3K]
  •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建议

    刘强;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制度,完善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新阶段,实施新一轮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对于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4年07期 No.367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8K]

政策与建议

  •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梁达;

    第三产业对吸纳就业、保护环境和支撑传统制造业升级具有关键性作用。在国际经济前景不乐观、外需减弱的大环境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应要求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尽快提升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份额。当务之急是要创造有利环境,支持第三产业持续加快发展。

    2014年07期 No.367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分类推进我国重大技术项目发展

    盛朝迅;

    我国通过实施863计划、攀登计划、火炬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等重大科技发展政策支持重大技术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与问题。为此,需要从国家发展重大技术的需求角度出发,结合不同技术属性、不同技术领域和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制定有针对性的重大技术发展政策,分类推进我国重大技术发展。

    2014年07期 No.367 33-3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观察与思考

  • 消费需求增速下滑应当引起重视

    闫敏;

    2014年以来,我国消费需求稳中略降,消费增长放缓。在短期因素和阶段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消费需求有望保持基本平稳,建议稳定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建设现代流通体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4年07期 No.36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 我国创新集群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蒋同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地域广阔,发展不平衡,发展创新集群对加快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发展创新集群过程中,应重点关注创新集群产业层次低、创新制度环境不完善、创新效率低等问题,结合产业结构升级,重视创新企业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建立并完善有利于创新集群发展的支撑体系和制度环境,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战略。

    2014年07期 No.367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新型城镇化

  • 打破户籍制度壁垒——新型城镇化建议之四

    新型城镇化课题组;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农村人口进城后不能享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这一制度壁垒,极大地影响了进城农村人口融入当地社会,特别是第二代农民工已经成长起来,如再不下大气力加以解决,将会引起更大的社会问题。建议按照循序渐进、统筹城乡、突出重点的基本思路,逐步剥离户籍制度上依附的各种基本公共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居住证制度,使之成为公平配置基本公共资源的依据。

    2014年07期 No.367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0K]
  • 低碳经济背景下新型城镇化研究

    崔波;

    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城镇化进程面临粮食安全、资源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就是低碳经济的道路。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时代全新的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佳经济形态与发展模式。因此,在我国发展现阶段,推进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统筹构建低碳城乡必将成为未来城镇化建设的着力点。

    2014年07期 No.367 44-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热点问题

  • 发展平台经济 助推转型升级

    张鹏;

    近年来,平台经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应对金融危机、重塑竞争优势、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手段。平台经济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型产业模式,在构建现代市场体系、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引领新兴经济增长、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变革消费方式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快发展平台经济。

    2014年07期 No.367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财金调研

  • 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宏观政策分析

    郭丽华;陈立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引导民间金融的良性运行,成为必然的政策取向。在比较视野下,充分审视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于民间金融的宏观政策变迁,分析政府在监管、政策引导、构建民间金融体系方面的举措,并以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为基础,分析问题所在,有利于提出规范化、良性化促进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的科学的宏观政策。

    2014年07期 No.367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与监控

    孙晓羽;支大林;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除自身易产生的道德风险、偿还能力不可持续等风险外,其不可控性也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风险。化解此类风险不但需要建立一套发行前严控、发行后披露、违约方补偿的风险防范体系,而且要采取编制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设立地方人大约束机制、实施信用持续评级、与官员考核挂钩、规范融资平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014年07期 No.367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7K]

社会发展

  • 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

    李晓琳;

    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是当前完善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工作。本文在系统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下一步推进统筹工作的建议。

    2014年07期 No.367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0K]

区域经济

  • 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的路径选择

    欧阳慧;刘保奎;

    环渤海地区位于我国华北、东北、西北三大区域的结合部。推进环渤海地区协同发展,对于在转型中提升这一区域整体竞争能力、拓展大区域开放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4年07期 No.367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 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现状及提升对策

    宗成华;王艳青;

    与全国、东部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的相对水平相比,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较低,农村居民消费特点明显。进一步分析表明,收入结构、教育素质以及劳动力负担水平等是影响西部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因素。因此,应着力提高西部农业生产收益率及效率,增加西部农村居民收入,为西部农村居民消费贷款提供便利条件,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促进政策和倾斜性的社会保障制度。

    2014年07期 No.367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K]

能评专栏

生态文明

  • 加快技术创新 治理工业粉尘

    徐伟;

    在工业领域应用的除尘设备中,袋式除尘器能够有效去除工业烟尘中的细颗粒物。目前,应当大力推广和应用袋式除尘器,以减少工业烟尘的排放,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

    2014年07期 No.367 68-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3K]
  • 雾霾成因分析及治理对策

    肖宏伟;

    近期多次反复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影响。当前,要在深入剖析雾霾天气成因的基础上,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抑制过快增长的机动车污染、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大环境污染监控力度等方面采取对策,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保障。

    2014年07期 No.367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投资与建设

  • 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向中小城市倾斜

    徐振斌;

    不少人认为,大城市、特大城市凭借种种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对城市建设资源形成了一定的"虹吸效应",客观上使中小城市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掣肘。事实上,这一判断有待商榷:西部大开发政策牵动了包括西部中小城市在内的西部大投资,中小城市投资凹地对固定资产投资同样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下一步,应改变东、中、西部地区城市之间和东部地区小、中、大、特大城市之间固定资产投资资源分配不合理的状况,变逆向分配为正向分配,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各类城市和东部地区小城市倾斜。

    2014年07期 No.367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 基础设施项目多元投融资模式研究

    李颜娟;

    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成倍增加。传统的以政府财政为投资主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模式远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需要。吸引财政以外资金发展多元化基础设施项目融资模式,已成为必要选择。

    2014年07期 No.367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7K]

探讨与研究

  • 快递业的积极作用和发展对策

    曾浩;

    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快递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基础性产业、释放消费潜力、促进转型升级、带动就业等4个方面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然而,目前行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行业安全、核心竞争力有待增强、消费者权益亟须保护、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等问题。对此,应采取综合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其进一步健康发展。

    2014年07期 No.367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9K]

地方经济

  • 河北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燕娜;谢恒;王青;

    河北省产业集群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存能力有待提高、创新能力较差、生态支持能力较弱等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今后,应按循环经济模式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集群的创新能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2014年07期 No.367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0K]
  • 山东海洋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

    高福一;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科研实力雄厚,政策环境优越,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海洋高技术产业的优势明显。大力实施产业集聚发展战略、科技人才支撑战略、体制机制创新战略和金融创新支撑战略,对于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7期 No.367 84-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经济新概念

  • 平台经济

    安宇宏;

    <正>北京时间6月27日凌晨消息,阿里巴巴已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作为赴美上市的交易所。这项很可能将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首次公开招股)交易,备受瞩目。在关注此次中国知名企业海外上市新闻的同时,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企业凭借平台经济快速崛起的一个个案例和平台经济的"魔力",更值得深入探究。经济全球化的兴起,加速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横向整合和纵向整合,互联网的诞生带来了

    2014年07期 No.367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6K]

环球经济

  • 中美债券市场比较研究

    王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债券市场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存在不足:债券规模和品种尚存在较大空间、多头监管不利于债券市场长期发展、核准审批制不适应债券市场发展需求、交易场所分割影响流动性等。本文通过中美债券市场对比,分析了上述不足并寻求启示,以便为促进我国债券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2014年07期 No.367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4K]
  • 资源环境危机下英国农业创新经验及借鉴

    杨丽君;

    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资源环境危机,同英国半个世纪前的情况较为类似。英国通过创新和努力,扭转了种种劣势,农业在资源环境危机面前显得尤为从容,这给我国在资源环境危机下农业如何创新发展提供了启发。我国的农业应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走生态农业之路。

    2014年07期 No.367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2K]

监测与预测

  • 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

    <正>山东省国际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东信托")成立于1987年3月,是经中国人民银行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2007年6月,获得经中国银监会批准换发的金融许可证,现为中国信托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自成立以来,山东信托一直致力于运用信托平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在诸多领域开展了业务实践和探索。目前,主要业务为资金信托、财产信托、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和证券投资基金等,并受托管理山东省基本建设基金。公司坚持立足省内、走向全国的经营方针,积极面向全国开拓业务,与广州、深圳、

    2014年07期 No.36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 辽宁大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正>辽宁大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原鞍山大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隶属于辽宁大盛集团,成立于2000年,地处鞍钢所在地鞍山,与鞍钢集团公司毗邻,原材料采购方便,交通运输便利、快捷。辽宁大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现有员工300余人,其中,具有初、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106人。公司具有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及压力管道生产、安装许可证,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9年,"大盛"商标正式通过国家商标总局的注册,并于2010年获得质量免检企业称号。辽宁大盛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拥有国产大口径PE管生产线5

    2014年07期 No.367 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