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特稿

  • 我国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

    宁吉喆;

    <正>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恢复中的矛盾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力有效实施宏观政策,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宏观指标处于合理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进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始起步,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打下了良好基础。一、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以来,

    2021年08期 No.454 1-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5K]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 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 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

    本刊记者;

    <正>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海关总署副署长孙玉宁,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司长许倞,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寅,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就近日正式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以下为新闻发布会主要内容。

    2021年08期 No.454 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100年来,我们党坚守这一初心使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历经百年风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经济建设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一、建设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2021年08期 No.454 12-1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观察思考

  • 公募REITs:基础设施融资新方式

    张捷;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在新发展阶段提出的新要求。近年来,由于非标融资受限、PPP项目入库趋严、城投债逐渐转型,传统的基建融资工具面临瓶颈,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明显不足。2020年世界遭受前所未有的新冠疫情,我国凭借自身制度优势与得力防控,经济率先从疫情影响中稳步复苏,成为唯一取得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仍面临经济增长的持续性、结构性、普惠性与防范系统性风险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仍然凸显。此时,发展公募REITs,不仅能够盘活存量、补充基建资金来源,护航经济增长,而且对降低政府和企业杠杆率,丰富居民资产配置工具,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021年08期 No.454 1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 完善地方政府应急预算资金监督制度——基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考察

    周隆武;苗庆红;钟明熹;

    财政是应急管理的基础与保障,应急财政能力则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显然,应急预算资金监督与常规预算监督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然而,来自政府外部的监督力量不足、政府内部的信息流动梗阻和"规则真空"等,导致现有的地方政府应急预算资金监督制度存在着资金筹集中的人大预算监督被软化、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论证缺乏保障、资金拨付中的截留可能性以及资金使用的挪用风险等问题。为此,加强政府外部监督力量,科学优化应急预算资金监督程序,突出应急预算资金监督规则的作用,应作为完善地方政府应急预算资金监督制度的关键性举措。

    2021年08期 No.454 22-27+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8K]
  • 提升高技术产业投资结构与新发展格局内在需求适配度

    应晓妮;

    新冠疫情和消费升级催生的对高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新需求,政策红利对高技术产业投资市场预期的提升,旺盛的高技术产品出口需求以及高技术领域可利用资金数量的增长,共同推动我国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强劲的韧性。在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我国高技术产业在投资结构和投资效率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制约着高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下一步,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应当各尽其分,形成合力,提升高技术产业投资结构与我国新发展格局内在需求的适配度。

    2021年08期 No.454 28-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十四五”建议

  • “十四五”时期应从四个方面完善住房市场体系

    荣晨;

    我国住房市场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时期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若干问题。"十四五"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完善我国住房市场体系要从需求、供给、金融、制度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统筹推进稳增长与管理调控,完善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二是因城施策及时增加土地供应,多措并举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三是控制居民部门杠杆率升速,严格管控房贷利率过快上浮;四是着力缩小收入差距,稳妥推进房产税改革,完善制度建设促进REITs发展。

    2021年08期 No.454 36-4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5K]

三农问题

  • 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路与对策

    杨刚强;肖广宇;王海森;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第十四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粮食安全战略。新发展阶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应坚持"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既充分发挥我国粮食综合生产优势,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提高粮食储备调控能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粮食全产业链供应体系,又充分发挥粮食适度进口的保障作用,实施粮食分类贸易的调节政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商和交易平台,推动粮食进口来源多元化,提升国际粮食贸易话语权,保障我国国际粮食供应链安全。

    2021年08期 No.454 4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5K]
  • 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有效供给 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张静宜;陈洁;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初步的人才基础,但受制于乡村发展条件和人才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乡村人才还存在引不来、留不下、培养难、用不好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根据对黑龙江、山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调研,围绕主要矛盾变化对主体来源、阶段任务、机制政策等方面提出的转型要求,以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强调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推动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供给和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2021年08期 No.454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8K]

区域发展

  • 京津冀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效果及建议

    黄勇;牛惠亭;李谷成;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大气污染亟待治理改善的地区之一,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物是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加快在京津冀地区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京津冀地区煤改气电政策实施效果明显,但存在过分依赖财政补贴、天然气供应缺口大、政策执行操之过急、农村地区存在设备安全隐患等问题。对此,应科学规划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改造升级;构建完善的中央财政补贴机制;多项措施并行提高供气保障能力;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农村地区煤改气电建设全过程监管和售后服务保障体系;启动"智慧环保"建设,提升空气质量监管能力。

    2021年08期 No.454 61-6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信用建设

  • 构建企业法人社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王昕生;毕俊杰;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企业法人是社会信用系统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我国现阶段建立的以企业法人为主体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主要是提供企业法人信用信息查询服务,缺乏直观体现企业法人社会信用状态的评价机制。通过对现行企业法人社会信用评价方法的研究,结合我国一些城市在信用领域采用的信用积分评价方法,借鉴已有的学者研究,建议建立方便快捷、统一标准、可广泛应用的企业法人社会信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更直观地反映企业法人的社会信用状况,推动各地区之间的社会信用评价互认,从而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2021年08期 No.454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1K]

研究探讨

  • 管网独立开放下天然气市场发展及建议

    王小洋;郭琎;郑正;

    随着油气管网独立开放,适时放开天然气气源和销售价格,健全竞争性油气流通市场成为新时代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我国天然气市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将呈现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场化价格机制进一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管网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发展新趋势,也将面临天然气保供压力大、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市场制度和规则亟待确立、市场运行机制需要理顺以及市场管理和监管尚未到位等新问题和新挑战。面对上述问题,应继续深化天然气市场化改革,加快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国家管网公司高效运营,为我国健全竞争性天然气流通市场、实现天然气安全稳定供应提供保障。

    2021年08期 No.454 7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2K]
  • 提升资源型城市财政自给能力

    宋文;

    "十二五"以来,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经济下行压力,我国开始去产能,减少了对资源的需求量,一些资源型城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财政供给压力。资源型城市既要推进传统资源产业的升级发展,拓展优势产业链,也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实现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而实现城市财政供给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财政供给能力的提升。

    2021年08期 No.454 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0K]

监测预测

  • 浙江台州:全力争创中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台州是我国民营经济发祥地、股份合作经济发源地、市场经济先发地;民营经济一直是台州的最大优势、最亮特色和最重底牌。2002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台州考察调研,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大力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再创新辉煌,再上新台阶"。19年来,台州历届党委政府牢记嘱托,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积极承接了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国家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等国家重大改革试点,实现了"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良性互动,

    2021年08期 No.45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 陕西榆林:锚定碳中和 践行新理念 加快建设迈向现代化的资源型领航城市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陕西省榆林市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是黄河中游重要的节点城市。榆林资源富集,2020年煤油气产量分别占全国中产量的13.3%、5.4%和10.9%,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587万千瓦,是国家"西煤东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重要源头,为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作出积极贡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榆林及时调整思路、加快转型,努力为资源型城市率先实现"双碳"目标探索路径、作出示范。

    2021年08期 No.454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