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特稿

  • 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改革领域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何立峰;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球“双领先”,

    2022年05期 No.463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0K]
  •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正>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投资平稳增长。从一季度的情况看,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实现良好开局,稳投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为国民经济实现平稳开局作出重要贡献。一是投资大盘稳中有扩。基础设施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一季度增长8.5%,增速比1—2月提高0.4个百分点,呈现逐月上升态势。制造业投资延续去年以来快速恢复的势头,

    2022年05期 No.463 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政策建议

  • 以2035年资源产出率倍增计划为引领 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熊华文;康艳兵;吕斌;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明显,体系建设日趋完善,但也存在资源瓶颈约束依然趋紧、资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资源循环利用观念尚未全面树立等问题。步入新两步走新征程,应抓住资源利用这个源头,将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放在重要战略位置,以实施2035年资源产出率倍增计划为引领,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美丽中国建设。

    2022年05期 No.463 6-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3K]

观察思考

  • 全球碳关税变局的驱动因素、相关影响与应对

    王一鸣;木其坚;

    2021年是全球碳关税元年。不少发达国家纷纷推动碳关税立法,酝酿构建全球碳关税联盟,意图遏制我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高碳产业发展。碳关税从理念转向立法、从概念走向实践,大概率会成为美欧等国以气候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的新型政策工具,不仅可能对我国高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全球化经营带来重大影响,而且可能破坏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议程、落实“双碳”目标的战略节奏,建议尽早启动相关政策研判及措施应对,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加大产业政策扶持,加快企业转型发展,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碳关税变局。

    2022年05期 No.463 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4K]

热点问题

  •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践探索和政策建议

    蒋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启现代化新局的战略抉择,在内需主导、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拓展了新实践。当前,业界一些错误认识亟待纠正,内循环为主就是要放弃世界工厂地位、内循环为主就是要形成西方式产业结构、产业安全就是要产业绝对可控等,建议采取推进城村化建设大转变、中西部布局大基建、产业格局大调整、国际通道大建设、科创体制大改革等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积极举措。

    2022年05期 No.463 24-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0K]

绿色发展

  • 多元主体视域下海洋生态治理研究

    许瑞恒;姜旭朝;袁保瑚;

    当前,我国海洋生态退化状况日趋严重,研究建立多元主体生态补偿机制,对于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至海洋生态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多元补偿主体框架下,依据补偿主体的权责利不同,划分为政府补偿、企业补偿和居民补偿。政府、企业和居民追求的分别是生态效益最大化、经济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多元化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核心是,实现多渠道经济补偿,提高生态补偿效率。

    2022年05期 No.463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6K]

区域发展

  • 加快黄河流域能源基地转型发展

    张有生;苏铭;田智宇;

    黄河流域被称为“能源流域”,存在开发与生态环境矛盾日趋尖锐、资源型经济依赖程度深、发展惯性大等突出问题。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亟须从流域整体视角加快发展理念、产业结构、布局结构、资源经济、体制机制转型,使非化石能源成长为支柱能源,将开发重心进一步向上中游转移,实现二次能源优化发展,继续承担全国重要能源基地作用。按照分区分类分型分策思路,选取上游成长型可再生能源基地、“几”字弯区域稳定型化石能源基地、下游衰退型化石能源基地3类代表性基地,分别研究其多元互补发展、协同发展、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提出建立生态保护与能源基地转型发展相协调的激励机制、完善能源转型导向下的市场化手段和竞争性市场体系、健全促进能源基地产城人共同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探索建立各地区能源基地协同发展和联动转型机制。

    2022年05期 No.463 38-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7K]
  • 数字创新驱动下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策略

    陈艳春;杨添天;杨继成;

    区域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国家经济运行系统的有效支撑。京津冀地区的数字创新丰度和经济梯度差距均较大,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更具挑战性。针对京津冀地区数字化和绿色化的阶段特征,建议实施京津冀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路径:以制造业数字化为突破,以产业技术对接为导向,构建适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形成技术-产业-市场-环境良性互动的经济体系,实现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

    2022年05期 No.463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K]

乡村振兴

  • 乡村振兴背景下优化农业农村投资的思考

    赵惠;贾红强;

    近年来,农业农村投资规模逐步扩大,民间投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同时,农业投资增速波动下滑、农业农村融资难、农村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社会资本投入热情仍不高涨等问题依然较为突出,这与农业农村增长动力不足、生产成本上升、外部风险加大、资金投入与耕地资源禀赋不匹配、农业人才短缺等因素有关。“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均环境改善需求不断增加,为拓展农业农村投资提供了动力。对此,建议构建农业农村投资多元化投入新格局,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培育多元投资主体,打造良好的农业农村投资环境。

    2022年05期 No.463 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9K]

信用建设

  • 社会信用体系基础理论问题探讨

    宋立义;

    信用的概念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其实质是信用主体过往行为记录对现在及以后的各类经济社会活动的参考。正确理解信用和社会信用体系作用机制,对于厘清信用的混乱认知及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行稳致远具有重要作用。经济社会急剧变革及国内外对于信用的理解差异是造成我国当前信用认知混乱的重要原因。从治理基础工具角度看,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提升信息共享度和执行效果,促使博弈走向高信用度的均衡状态,使履约践诺成为社会各类主体的理性选择。在经济社会治理中,掌握信息的主体和做决定的主体尽量重合是保证良好社会信用秩序的基础。同时,应注重大范围和小范围信用约束相结合。

    2022年05期 No.463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6K]

研究探讨

  • 加快推进健康养老产业发展

    丁文珺;熊斌;

    我国已进入并将长期处于人口老龄化社会,加快发展符合国情的健康养老产业是有效应对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与经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矛盾的重要突破口。同时,健康中国战略对经济社会发展结构转变与发展模式转型提出更高要求。现阶段,我国健康养老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供给瓶颈与需求困境并存,需要从顶层设计角度加快构建符合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和现代规则,着力避免因缺乏均衡的供给策略及有效的主体互动使政策效应在实践中发生偏移,并通过产业政策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推进健康养老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

    2022年05期 No.463 67-7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9K]
  • 基于乡村振兴视角的城乡融合研究

    马斌;宋智勇;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多年来,我国城乡二元化发展累积了诸多问题,既造成了“城市病”,也造成了“农村病”。脱贫攻坚全面完成以后,我国城乡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但在人口、土地、资金、公共服务、制度体制等方面仍存在着矛盾。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对于我国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要素配置和使用效率、破解二元经济矛盾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需要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市场、城乡一体化的资金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2022年05期 No.463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 平台经济下电商模式创新与发展路径

    徐向慧;

    平台经济作为新型商业应用模式及产业变迁方式,其技术、资源、产业链整合力在推动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我国电商产业发展规模、发展模式、功能效用日渐完善,但存在垄断、消费者维权困难、监管不力等问题。平台经济赋能之后的电商产业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流量、更精准供需匹配度及更宽广的跨界融合力,但平台经济的“赢家通吃”特性,导致的垄断、创新抑制、消费者权益受损等问题不可忽视。平台赋能后的电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协同监管机制,还需要促进电商企业转型升级,提升电商企业的力量,实现电商企业与电商平台之间的平衡。

    2022年05期 No.463 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5K]

监测预测

  • “一县一策”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县域治理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也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紧密相连。作为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一环,县城承载了近三分之一的全国城镇常住人口,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县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要求、发展目标、建设任务、政策保障等,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5期 No.463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2K]
  •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纪实

    安宁;

    <正>本刊讯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见证。2012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相继印发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助力老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于2021年1月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陆续出台支持革命老区振兴“N”项实施方案和“X”项专项政策。

    2022年05期 No.463 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 江苏泰州:致力打造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本刊记者;

    <正>本刊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泰州位于长三角中心区,是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近年来,泰州以全国首个医药高新区为核心,积极推动“药、医、养、食、游”一体化发展,打造大健康地标产业,成功加入世界卫生组织健康城市联盟,持续擦亮“健康名城、幸福泰州”城市名片。一是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国医药城。泰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国医药城建设发展委员会,放大部省共建机制效应,统筹布局全市健康产业资源,推进医药高新区与高港区融合发展。

    2022年05期 No.463 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