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 改革建设项目管理 强化投资主体约束——邹家华就推行建设项目业主责任制发表讲话

    <正> 最近,国家计委召开了全国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座谈会。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邹家华在会上就推行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 邹家华首先谈了当前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和投资建设领域的主要问题。他说,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和贯彻落实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全国出现了加快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国民经济总的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从投资建设领域

    1992年10期 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 地方计委信息

    <正> 广州市计委在转变职能过程中从抓“全民”和“市属”经济为主,主动向抓“一个主体,两翼(区街经济和乡镇经济)齐飞”转变。在抓两翼齐飞方面,一是侧重战略导向和规划引导,为区县提供决策服务。二是指导区县研究如何用好、用足现有政策,提出适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新政策措施。三是努力办实事,帮助区县企业解决资金、原材料缺乏等实际问

    1992年10期 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 加快能源建设 适应经济发展

    黄毅诚

    <正> 小平同志南巡以来,各地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速度明显加快。由于各地对能源供应的极大需求,使得不少地区电力又出现了紧张,沿海和南方一些地区煤炭也开始偏紧。 为了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能源部除了继续执行在1989年编制十年规划时所提出的一些主要方针外(如加快水电建设等),在能源建设上还必须采取一些大的战略动作。

    1992年10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交通运输要有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国家计委交通司负责同志谈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形势和任务

    <正> 日前,本刊记者就发展我国交通运输问题采访了国家计委交通司负责同志。 这位负责同志,首先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面临的形势。 他说,当前,整个交通运输中运力与运量的矛盾十分突出,铁路主要干线和枢纽能力严重饱和。“卡脖子”的限制口多达24个,装车满足率尚不足50%;沿海港口能力既紧张,又不协调配套,煤炭卸船能力和集装箱泊

    1992年10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我们是怎样实行业主责任制的

    <正> 广州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投资,内资是中央与广东省集资.其中广东省占集资总全额的80%,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和核工业总公司分别占10%;外资由中央统借.企业自还.广东省担保。投资体制改革加重了地方和企业的责任,也调动了地方和企业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积极性。

    1992年10期 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

    邵宁

    最近,本刊编辑部召开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讨会,邀请了国家计委综合司、市场物价司、农村经济司、计委经济研究中心及计委经济研究所的几位中青年研究人员及实际工作者座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搞好宏观调控,政府部门如何行使经济管理职能等问题进行讨论。大家从不同角度,各抒己见。本期摘要发表以下五篇文章,以飨读者。同时,希望同志们就此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992年10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 转变政府职能

    王建

    <正> 改革之初,有人提出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是商品经济。但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许多同志不以为然,而只是把市场看做是一种从属于计划经济的调节机制。虽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也曾见诸报端,可这种认识从未占居主导地位。究其原因,是把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看成是同义语,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对立关系,所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也是对立关系。

    1992年10期 1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遵循市场规律 加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

    李金早

    <正>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激励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浪潮由南到北,从东至西,方兴未艾,其势头之猛、波及面之广,在我国都是空前的。 当前的问题是,如何遵循市场规律,使它的发展在健康中加速,在加速中保持健康。我认为,遵循市场规律,需要对以下六个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

    1992年10期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重视政府干预

    王平生

    <正>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结合国情和各地的实际,加快各级行政和经济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建立一套有效实用的经济运行机制。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既要摆脱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的约束,又要有别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早期的那种“纯市场经济”,避免盲目竞争带来的混乱现象。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市场和计划这两种调节手段的作用。要重

    1992年10期 1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政府计划调节

    李量

    <正>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特征是以市场为基础。以计划为导向。在这种运行模式下,对社会资源配置,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应从纵向在不同层次上实现功能耦合,市场机制的调节是基础性的调节,政府调节应当是宏观导向性的调节。这就对政府调节提出了新的要求。

    1992年10期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转换企业机制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

    张奎

    <正> 今年以来,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向市场推进了一大步,但在实践中也遇到了来自两方面的困扰。一是由于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于企业改革,政府部门管理经济的方式、手段、内容仍在沿用长期管理产品经济时的做法,多方面掣肘着企业改革。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的一些必备条件方面也依赖于政府部门,政企职责难以分开。二是国有企业走向市场后,国家

    1992年10期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 建立新的计划体制 促进经济发展

    张敦颢

    <正> 广西与全国一样,1978年以前,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要求,对这种过度集中的体制进行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广西经济的发展。1991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78年增长1.6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4.02倍,建成了一

    1992年10期 1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转变计划观念 转换计委职能

    蓟言实

    <正>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政府经济部门,特别是计委工作如何选择新思路,开创新局面,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北京市计委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一、认清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形势,在改革中求生存、谋发展

    1992年10期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国家计委和体改委对股份制试点企业的宏观管理作出规定

    <正> 根据《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的要求,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最近制定了《股份制试点企业宏观管理的暂行规定》,要求各级计划部门要积极做好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试点的宏观规划,改进宏观管理方式,促进股份制企业组建和试点的顺利进行。规定要求:

    1992年10期 2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国家计委等部门制定试点企业集团实施国家计划单列办法

    <正> 最近,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经贸办制定了试点企业集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的实施(试行)办法。主要内容有以下六项: 一、试点企业集团实行国家计划单列应具备的条件 1.必须以全民所有制的特大型、大型企业,或资金雄厚的全民所有制控股公司为核心,内部组织结构比较完善,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的企业成员。

    1992年10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对债券市场形势的分析与对策

    姜长龙

    <正> 今年国家计划确定各种债券发行总额为830亿元。其中,国家财政债券计划发行410亿元;公司企业债券计划发行350亿元;金融机构债券计划发行60亿元。1—8月执行情况是:1.国家财政债券实际发行300亿元.完成年计划的四分之三。2.公司、企业债券发售约240亿元,完成计划70%。3.金融机构债券实际发行55亿元,完成计划数额的九成以上。根据上述各项实际发行汇总数字统计估算,共发行近600亿元,约占计划发行额的72%。

    1992年10期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建立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刘韧

    <正> 在明确改革目标之后,建立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是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 (一)建立宏观调控体系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使社会分工愈加精细,各产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日益提高,各经济主体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国民经济运行的整体性增强。这在客观上,一方面要求各经济主体能够对日常的经济活动自主决

    1992年10期 27-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投资体制改革的历史性一步

    陈锦鸿

    <正>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投资管理体制近期改革方案》精神成立的六个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和一大批省、区、市投资公司,四年多来,主要干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千方百计保重点项目建设 首先,在计划安排上,突出重点,不撒芝麻。投资公司成立后,资金相对集中管理,使用上确保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减少小型项目。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分工范围内1988年到位率有280个原材料项目,

    1992年10期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 实施沿边战略促进内蒙经济发展

    周维德,杭栓柱

    <正>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区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全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只有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和消灭差距。地处边疆的内蒙古稳定与否,关键是把经济搞上去。只有经济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以充分体现。民族团结才能巩固,边疆才能稳定。因而,加快发展,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

    1992年10期 3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我国电子工业面临的挑战、机遇与发展对策

    于致田

    <正> 经过10多年的建设,我国电子工业已具备相当的规模和水平。目前,全国雷达、通信导航、电子计算机、广播电视、电子基础产品五大专业门类,系统内共有工业企业3316个,职172.6万人,1991完成工业总产值886.27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3.96%。许多主要产品同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相比,产量增长几倍、几十倍、上百倍。全年电子产

    1992年10期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 下大力气促进化学工业的科技发展

    姜均露,谭可荣

    <正> 近年来,化学工业逐步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应当看到,过去我们开发某项化学工业技术,主要是借鉴别人的经验,随着我们的开发技术与国际水平逐步接近,今后应当适时地转为自我开发为主,促进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1992年10期 3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依靠产品打天下——兰州第三毛纺厂的经营战略

    边际

    <正> 兰州第三毛纺厂建于1972年,现有职工6000多人。有20520枚精纺纱锭,2400锭针织绒、20多件服装引进生产线和10万件羊毛衫生产能力。是全国最大的毛精纺综合全能企业。1990年跨入全国纺织企业百家利税大户行列,名列第四位,同时被列入“1990年中国五百家最大工业企业及行业50家评价排序”。几年来,先后创国优产品一个,部优产品8个,省优产品10多个。在西北五省区首家获得国际羊毛局颁发的纯羊毛和毛混纺质量认证书、还连续三年荣获“企业管理优秀奔马奖”

    1992年10期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以服务为宗旨 发挥计委职能作用

    施传礼,黄建设

    <正>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调节的范围不断扩大,指令性计划管理的范围逐步缩小。但是,由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新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一些改革措施不完善,不配套,经济生活中全局与局部、部门与部门、上级与下级之间。在职责、权限、利益上的矛盾普遍存在,经济杠杆之间调控方向不一致,甚至互为掣肘,“逆调节’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新形势下县级计委如何发挥计划协调职能。已成为摆在计划部门面前的紧迫问题。为此我们福建省同安县计委从本县实际出发。

    1992年10期 39-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