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内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孙学工;
<正>一、经济温和回升态势延续进入2013年后,在上年政策调整后续效应和外部需求环境回暖的带动下,我国经济运行延续了上年四季度出现的温和复苏态势,经济回升向好的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预计一季度GDP增长率为7.9%左右,与上一季度基本持平。供给面基本保持平稳,工业和三产增速变化不大;需求方面出现一定分化,基建与房地产投资和出口增
2013年04期 No.352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许生;
<正>今年一季度,我国第二产业低速增长、一般贸易进口增速下降,导致国内增值税、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以及关税等中央税种收入增长缓慢;新"国五条"、"八项规定"等相关政策措施,对税收收入增长产生了综合性影响。展望全年,财政收入的基本态势将取决于经济能否稳定增长、质量和效益能否持续改善;同时,政策性因素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积极财
2013年04期 No.352 10-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0K] - 徐策;
<正>2013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延续去年平稳回升的态势。然而,投资内部结构出现调整。与城镇化相关的房地产、基础设施投资成为投资回升的主要动力,而与工业化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尽管绝对规模仍然较大,但占比和增速均大幅放缓。此外,第三产业中非房地产、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从政策、结构和周期维度综合判断,
2013年04期 No.352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9K] - 付保宗;周劲;
<正>一、2013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特点(一)工业经济运行平稳,但内在增长动力依然不强2013年以来,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喜忧参半。1~2月基本保持了2012年底企稳回升的态势,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9%,与2012年全年增速基本持平,比2012年12月增速微降0.4个百分点。增速稍有
2013年04期 No.352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 汪阳红;
<正>区域性公共产品是指利益超越了单个行政辖区之外的公共产品。区域性公共产品供给研究是区域公共管理、区域治理等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为如何开展区域合作,解决区域性公共问题提供理论支撑。一、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特征和分类(一)区域性公共产品的特征1.受益上的空间性和内部差异性。只要区域性公共产品被提供出来,其受益面一般局限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而其他区域一般受益不大。
2013年04期 No.352 61-6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9K] - 刘金焕;
<正>自2004年国家推出"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以来,连续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专题阐述了"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强调必须坚持"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
2013年04期 No.352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5K] - 吕月英;
<正>一、我国消费需求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与居民的高储蓄、国家的高投资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城市的投资力度减弱,投资效益低下、质量不高等问题日益凸显,仅仅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已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经济增长由原来的依靠投资、出口拉动为主,转向以消费、投资、出口三者协调拉动。
2013年04期 No.352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 朱斌;张晋燕;
<正>2009年12月1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正式颁发,明确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这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重新定位旅游业,以产业融合的观念实现"大旅游"发展是大势所趋。一、旅游业为扩内需作出新贡献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各类、各级旅游景区(点)更是不计其数。
2013年04期 No.352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 梁启东;王慧娟;
<正>沈阳经济区(亦称辽宁中部城市群)包括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8个城市,土地面积占辽宁省土地总面积的50.8%,经济总量占65%,城市化率达65.8%。这里,根据沈阳经济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情况,对其产业优化升级态势与劳动力资源配置动向作出分析,并提出人口与产业优化的对策建议。
2013年04期 No.352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 翟俊生;李三林;薛云飞;李金克;
<正>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已成为全国经济基础最好、竞争力最强的地区之一。苏州和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经济总量最大的两个城市,对长三角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上海正积极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加快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步伐。这一任务须由上海及其周边苏浙两省地区共同完成,上海周边以苏州为代表
2013年04期 No.352 73-74+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张能宽;李春妮;
<正>2010年6月中旬,受连日特大暴雨影响,闽北地区山体滑坡,南平10个县(市、区)139个乡镇(街道)受灾,灾区群众超过100万人。对此,福建省委、省政府迅速决策并出台了《关于福州厦门对口支援三明南平灾后重建的意见》。厦门市委、市政府坚决执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确定了支援8亿元,按时序建成13个重建点和5个公建项目,公建项目在2011年底前全部建成的目标,展
2013年04期 No.352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2K] - 陆昂;张涌;
<正>近几年来,随着区域一体化和城市化发展,国内一些毗邻的城市,如广东省的广州和佛山、辽宁省的沈阳和抚顺、湖南省的长沙、株洲和湘潭,不同程度地呈现出同城化态势,引起各方关注。这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广州-佛山同城化案例,深入分析并总结经验,意在深化对同城化规律的认识。一、同城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城市化的产物
2013年04期 No.35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